……

長安城外,蜀軍大營。

“敗軍之將司馬懿,參見丞相。”

“仲達,何故來遲也?”

諸葛亮微笑著望著立在階下恭恭敬敬行禮的司馬懿,一時間感慨萬千。

兩人相鬥相爭這五年來,諸葛亮其實煩透了司馬懿這個老對手,其與別人打仗時風風火火,說戰便戰,不帶一點含糊的。而和他交手時,司馬懿卻總是龜縮不戰,能把人活活急死。

現在好了,司馬懿單騎來降,誠意十足,兩人從死對頭變成了一國之臣,以往那些恩恩怨怨,也都沒必要再計較了。

諸葛亮緊走兩步,扶起司馬懿,請入帳內敘話。

司馬懿呈上代表兵權的印信,態度謙卑的說道:“丞相天威,司馬懿心悅誠服,今特來請降。若是那馬謖,我必與其死戰到底!”

司馬懿是有理由生氣的。他和諸葛亮相持關中,馬謖去偷襲涼州;他和諸葛亮相持在隴右,馬謖又去偷襲關中;他和諸葛亮相持在長安,馬謖卻去偷襲洛陽。世人不知其中原委,都以為他司馬懿是個庸才,眼睜睜看著大魏亡國而無動於衷。

然而實情如何,司馬懿心知都明。真不是他打仗不行,而是馬謖太可惡了。

打仗沒有這麼玩的啊。

馬謖如果從正面打敗司馬懿,司馬懿絕對心服口服,無話可說,可馬謖每次都是把諸葛亮往前面一擺,牽制住他,然後就跑去偷襲?!

這,這輸的也太憋屈了!

諸葛亮並不吃司馬懿的離間計,笑呵呵地擺了擺手:“仲達,彼時各為其主,魏強而蜀弱,幼常也是不得不出此奇計,在敵不言計毒嘛。”

司馬懿輕哼一聲,對諸葛亮拱了拱手,“總之,那馬謖卑鄙陰險,實難令懿心服!”

作為降將,司馬懿深知立場要堅定,即使諸葛亮和馬謖二人亦師亦友,掌握了蜀漢所有軍政大權,但二人絕對不會是傳說中那般融洽。更別說馬謖如今立下滔天之攻,聲望已經蓋過諸葛亮,成蜀漢第一能臣。在這種情況下投蜀,必須要捧一踩一,才能迅速站穩腳跟。

馬謖雖然功蓋寰宇,聲望一時無兩,但是他無論是資歷還是權力都不足以威脅到諸葛亮,因此,捧諸葛亮而踩馬謖,便是政治正確。

他總不可能向一個總偷襲自己的人獻上投名狀吧?

諸葛亮無奈的搖了搖頭,工於心計,善於揣摩人心的他又怎會看不穿司馬懿的打算,但是後者舉城來降,是必須要厚待的。

籠絡人心,一統天下,是每一個智者都明白的道理。

諸葛亮安排司馬懿在軍中住下,派人前往長安,收編城中的八萬魏軍,接管城池,並請後主劉禪移駕長安,定都關中,統領全域性。

……

司馬懿投降後對諸葛亮後所說的話,很快就傳到了洛陽城,馬謖聽聞此事,只是微微一笑,並不以為意。

司馬懿想要對他施展“挑撥離間”和“一計害三賢”,怕是找錯人了。

今時今日的他,已經成長到不懼任何陰謀詭計的高度,區區離間小計,不足掛齒。

更別說自己還有掛。

在這場鬥智鬥勇的較量中,司馬懿拿什麼贏?

馬謖對這件事不以為意,四大部將卻忍不住了,個個義憤填膺。

向來耿直的張休當即拔刀怒道:“將軍,是可忍孰不可忍,俺現在就去殺了那司馬懿全家!”

小將楊百萬附和道:“司馬懿區區一降將,也敢口出狂言,不將將軍您放在眼裡,這不能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