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諸葛亮:我看見這個屬烏龜的就煩(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供他選擇的路不多。
原時空裡,司馬懿才是最後的“贏家“,司馬家最後能夠取代曹魏,建立西晉帝國,可以說九成是司馬懿的功勞。
儘管司馬懿一直以魏國忠臣自居,但其實從一開始他就做好了權傾朝野的準備,並且數十年如一日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最終一擊功成。
由此看來,司馬懿的奸滑和深謀遠慮,在當世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或許在他心裡,從來都不認為諸葛亮是他的對手,他與諸葛亮的對決,更多的是為了“活下來”、而不是為了“贏下來”。
他深知只要諸葛亮存在,才有他存在的價值。
曹操還在世時,就與親信乃至子嗣們講過,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不可能付之於大任,因而曹操至死都不曾重用司馬懿。
曹操臨死前,特意囑咐曹丕不可重用司馬懿,曹丕臨死前又將這個囑託傳給了曹叡。
這些曹魏宮廷秘聞,司馬懿應該都知道。即使他不知道,也能從自己五十多歲才被曹叡重用,任命為雍涼地區最高軍事長官的舉動中推測出來――每一個曹魏皇帝都在防著他。
這才是他最大的敵人。
但是與曹操不同的是,曹丕和曹睿都沒有曹操那般雄才大略和軍事才能,他們只在某一方面接近了曹操。尤其是在曹叡執政期間,經常遭遇對蜀吳作戰的大敗。不得已,只好司馬懿出山挽救危局。
司馬懿旋即使用“嚴守不戰”的策略,將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也結束了與諸葛長達四年的對決,以贏家姿態返回曹魏朝堂。
諸葛亮死了以後,蜀漢已經無人能和司馬懿的智謀相提並論,而司馬懿並沒有乘勝追擊攻蜀,並且終生都沒有攻蜀,而是將眼光放到了魏國內部。
他知道諸葛亮一死,他在魏國就存在的價值就大大減少了,所以他必須低調低調在低調,儘快培植黨羽和力量,暗地裡控制“魏國”,若不然,則全家危矣。
古來功高震主者,不篡位則必死。
從種種情況來看,司馬懿其實才是最厲害的角色,他的處境要比諸葛亮兇險太多了。身處內憂外患,還能外御強敵,內營關係,身處波濤中卻遊刃有餘。這種化解政治困局的能力,遠比打仗難的多。
韓信和陸遜的下場就最能說明這一點,韓信和陸遜是兩個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白痴。所以都被君王活活逼死。
馬謖可不想有朝一日,自己也是這種下場。
一個不想篡位的人,該如何避過功高震主的殺機呢?古人通常都是透過自汙來釋君王之疑,譬如蕭何就透過故意貪財讓劉邦放心。
馬謖想了想,覺得適合自己的自汙手段,恐怕就只有好色這一條了。
而好色,本身也是他的缺點之一。
正沉吟間,忽然臉上一麻,緊接著密密麻麻的冰凌子鋪天蓋地砸下來。
眾人呼啦一下做鳥獸散,捂著腦袋跑回帳篷。
山下正在激斗的雙方被這突如其來的天降冰雹給砸懵了。
剛剛反敗為勝,大佔優勢的魏軍主將秦朗一臉鬱悶,另一個主將田豫也是恨恨的揮了揮刀,下令全軍退到東面隘口紮營。
熱鬧了大半天的戰場,逐漸歸於沉寂。
滿天冰雹砸下,天地一片蒼茫。
好在應對的及時,魏軍在寒流之下傷亡極小。
翌日,天還沒亮,天空中便淅淅瀝瀝下起了雨。隨著時間推移,雨越下越大,逐漸演變成瓢潑之勢。
兩支魏軍悉數被困於山谷之中,前進不得,後退不能。
鮮卑人則舒舒服服躲石城之內,養精蓄銳,等待著雨停之後,給魏軍來一次毀滅式打擊。
此時此刻,包括雙方主帥在內,都認為大雨很快就會過去,都在耐心等待著大雨結束,再分勝負。
…………
七日後。
關中,五丈原,蜀軍大本營。
諸葛亮望著面前一套華麗的女裝,沉吟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