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渭水道,東段。

五千蜀兵埋頭疾行。

馬謖看著衝在最前列,鬥志格外昂揚的兩位部將,嘴角咧出一個欣慰的弧度。

遣將不如請將,請將不如激將。

諸葛大大,我悟了呀。

我悟通了您使用魏延的法子!

果然好用!

“將軍……”親衛隊長許慎看了看前面的李盛、張休;又看了看滿臉微笑的馬謖,欲言又止的同時,心下忽然警覺起來。

我軍深入敵後,即將面臨一場九死一生的大戰。

如此危急的時刻,如此嚴峻的態勢,馬將軍卻笑的如此詭異……

您不會是已經心向魏國了吧?現在就要帶著大家去自投羅網,用這五千蜀兵,作為晉身之資?!!

許慎連忙搖頭,將這個可怕的念頭甩出腦袋。

他雖是關中人氏、雖是馬謖的親衛隊長,在街亭兩戰之後也對後者油然起敬,心生敬佩……

但他卻是諸葛丞相的人。

並且對蜀漢有著至死不渝的忠貞,其忠可昭日月。

當年,他的族人、家人,全都死在馬超和曹操爭霸關中的戰爭中,準確來說,全都死在曹軍的鐵蹄之下。

為了活命,母親被迫帶著年幼的他,穿越秦嶺山脈,逃亡漢中、客奔異鄉。

途中,母子倆被一小撮野狼群盯上,尾隨。

母親為了保護他,胳膊也被狼咬斷了一條,幾乎喪命于山野間。

即使如此,母親仍舊忍著斷臂之痛,死死地護在幼小的他身前,大聲悲喝著,阻止著狼群靠近。

當時他才六歲,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弱小的像一隻螻蟻。

除了等死,別無他法。

危急關頭,一群探查地形計程車兵救下了他們,一個慈眉善目的儒生熱心地為母親包紮止血,送上乾糧和水,並派兵士將母子二人護送到陽平關前,方才離去。

許慎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儒生頭戴綸巾,大冬天手裡拿著一把羽扇的樣子。

風度翩翩,溫文爾雅。

當時,幼小的他暗暗發誓,總有一天,他一定要報答這位救命恩人――雖然他並不知道救命恩人叫什麼名字。

將來一定會遇到他的,一定會的……幼小的許慎如是想著,和母親在漢中落了腳,靠著五斗米教“義舍”的救濟,活了下來。

安寧的日子沒過幾年,母親便因傷離世,劉備與曹操開始爭奪漢中歸屬。

這時候許慎十二歲。

他躲進山裡,沒有隨著曹操遷移的百姓一起離開漢中,去往關中。

他不想回到那個傷心的故鄉,不想成為曹魏治下之民,他恨極了曹魏。

他留了下來,從曹魏治下的漢中百姓,變成了劉漢治下的漢中百姓。

雖然所屬君主在馬超、曹操、張魯、曹操、劉備間一變再變,但許慎尋找救命恩人的心念一如當初堅定。他將那份恩情深深埋在心底,渴望著自己快些長大,找到那個人,報答對方。

一晃七八年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