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我馬謖豈是打不還手之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除非能將曹真的兵馬,全部堵在陳倉道中,悉數殲滅,方能獲得生機。
要不要搏一搏呢?
馬謖心下很是意動。
雖然在魏軍眼裡,他的腦袋上幾乎刻著三個明晃晃的大字“穩健流”,但誰說穩健流就不能偷襲了?
要知道,一旦偷襲成功,可是能夠將北伐門戶一下子給開啟。
局面豁然開朗。
最重要的是,偷襲會令人快樂加倍。
偷襲一時爽,一直偷襲一直爽。
在這個特定的時候,陳倉城,恰好就滿足了馬謖想要展示一下軍事技術的需求。
因為他不是一個一直捱打不還手的人,讓他灰溜溜撤回漢中,實在是做不到!
不過,攻打陳倉說來容易,做起來就需要仔細謀劃一番了。
不光是要分兵扼守上邽城,暫時掩飾住大軍動向;還要挑選出軍中腳程快的兵士,在最短時間趕至陳倉城下。
出其不意,趁其不備,一擊致命。
少了這三點,陳倉斷然是拿不下來的。
原時空裡,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統軍十五萬進攻陳倉,卻被郝昭率領一千多人,阻擋在城下二十多天難以寸進、最終被迫撤兵。
當時雙方的紙面實力對比是,一方主帥為善於用兵的諸葛亮、一方主將是名不見經傳的郝昭;一方有十五萬蜀軍主力、另一方只有一千多魏兵。
即使有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諸葛亮仍然沒有撼動陳倉城。
由此可見明攻陳倉的難度。
這並非蜀軍無能、也不是諸葛亮不行、更不是魏兵太能打。
而是陳倉城太硬,正常人都啃不動。
陳倉雖小,卻是堅城,更是隴西、關中和漢中乃至蜀中四方交匯的戰略重地,地勢極其險要,是名副其實的軍事要塞。
陳倉城建在陳倉道出口處一塊平整高地上,西東南三面是陡崖,城防堅固。
凡有敵軍來攻,只能從陳倉北面緩坡進攻。但北面坡度很窄,容納不了太多兵馬,進攻一方的兵力再佔優勢,也無從發揮。
四十多年前,西涼軍閥王國挾持韓遂叛亂,率軍攻打陳倉八十多天都沒有攻陷此城。
要知道,西涼軍的驍勇那可是天下聞名,連西涼軍八十多天都攻不下的城池,蜀漢十五萬大軍又豈能速破?
所以,陳倉城只能偷襲,不可明攻。
這個至理,可是連兵仙韓信都點過讚的。
馬謖深受後世思想薰陶,與這個時代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軍事理念。
歷數諸葛亮幾次北伐,均是以奪城、奪地、搶人口為主要戰略目標、以殲滅敵軍為次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