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將自己描述成一個從涼州逃難至此的文士,頗有才學,欲求仕於魏,求見大將軍司馬款。

一通解釋下來,儘管郭淮沒有透露自己真正姓名,官舍小吏司馬方臉色還是變了。

一開始,因為郭淮體型大變和不修邊幅的原因,他並沒有認出後者一一他之前也只是遠遠地見過郭淮幾面。

但隨著郭淮敘述,眼前之人與郭淮的形象逐漸重合。

“郭淮,你是郭淮!”司馬方忍不住脫口而出。

“是我!”郭淮激動點頭,險些當場飆淚,他感覺到籠罩在頭頂的陰霾即將散去,眼前這個小吏既然認出了他,必然會助他見到司馬懿,說清原委,一雪汙名。

正心潮激盪,忽聽司馬方喝道:“來人,將這個蜀國奸細抓起來!”

“關入地牢!”

“???”

郭淮整個人都懵了。

兩名五大三粗的兵吏聞聲而來,蠻橫地將愣在當場的郭淮給拖了下去。

是夜,冀縣臨時大將軍府

司馬師抱著一摞竹簡走進內室,放在司馬懿面前,又端來一支蠟燭,輕聲道:“父親,細作從涼州方面傳來訊息,郭淮日前企圖脫蜀歸漢,失敗被捕,於牢中患上瘟疫,不治身亡。所有情報全在這裡了。”

“父親,如此看來,蜀軍大肆宣揚的‘郭淮即將出任蜀漢涼州刺史’都是假訊息,郭大人並未叛國投蜀啊。’

司馬懿微微頜首,接過蠟燭,開始一卷一卷地檢閱關於郭淮這幾個月的詳細記載,想從中確認兩點,一,郭淮是否真不曾叛魏;二,郭淮是否真的已經死亡。

確認了第一點,就可以為其平反;確認了第二點,則可以立即實施營救計劃。

哪怕花點錢,哪怕付出點代價,司馬懿也要把郭淮撈回來。

無論怎樣,他都需要拿出這麼一個積極的態度,不單單是籠絡部下人心;更因為郭淮與他歷來相厚,他需要向朝廷方面澄清自己識人不明的嫌疑。

之前,“郭淮投蜀”、“郭淮即將出任蜀漢涼州刺史”的訊息傳到京城洛陽,文武百官已經對他多有非議。

所有人都知道,郭淮與他司馬懿的關係。郭淮投了敵,他司馬懿又如何能撇清關係?

司馬懿很清楚,自己被“官降一級”並不是“救援涼州不力”,那只是只是官方給出的託詞,真正原因還是被郭淮投蜀給牽連了。

身為三軍主帥,司馬懿對局勢有著自己獨到的判斷。

所以他要弄清楚,郭淮是否還活著!

但很可惜,仔細翻了一遍,都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來證明郭淮還活著,只能證明郭淮並未投蜀。

司馬懿失望地嘆了口氣。

就在這時,眼角餘光忽然瞥見一份竹簡上寫著“郭淮”二字,他連忙把那捲竹簡抽出來,鋪開到桌子上,伸手小心翼翼籠住燭焰,俯身定睛細看。

“建興九年二月初三,郭淮被焚於城南亂石崗。”

由於近幾年來多次對蜀作戰,司馬懿曾繳獲過很多蜀漢公文,熟知蜀漢那一套公文記錄方式。眼前短這短十幾個字,在他眼裡卻蘊含著很多資訊。

這是一份普通的軍事記錄,時間是五天之前,也就是郭淮首次逃亡失敗的一個月後,內容是火化郭淮。

這些內容表面上都沒問題。

真正令司馬懿懷疑的是最後一句:“郭淮被焚於城南亂石崗”,這個說法非常耐人尋味。如果郭淮先死於瘟疫而後再被焚,這句應該寫成“焚其屍於城南亂石崗”。而這一份文書中記錄的是“郭淮被焚於亂石崗”,說明郭淮被焚燒的時候一定還活著,所以才會如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