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令徐邈發出這種感慨的原因只有一個,

蜀軍來的太快了!

雖不知蜀軍是如何快速攻破金城的,但很顯然,馬謖一定掌握了某種秘密武器。

而僅有三千兵馬駐守的武威城,是無論如何都難以抵擋住數萬蜀軍攻擊的。

可以預見,此刻三千魏軍處境極其尷尬,戰、撤、守,均不可能。

因為這一次不同於上一次,這次蜀軍主將是馬謖,徐邈甚至連拖時間等援兵的辦法都沒有。

上一次,諸葛亮率十五萬大軍出隴右五郡,其中三郡望風而降,眼看隴西城兵兇城危,徐邈便派使者對諸葛亮說:“請君侯不要硬攻我據守的城池,您只要能扼守隴道一個月,令大魏援軍無法進入隴右,我等皆願出降。如果您無法阻擋大魏援軍進入隴右,還不如趁早退去。”

雖然當時諸葛亮並沒有被徐邈這個“緩兵之計”忽悠住,卻也放緩了攻打隴西諸城步伐。

但這一次,情況不同。

徐邈知道,這個“緩兵之計”對馬謖這種人,連一丁丁效果都不會有。

與“多謀而少決”、“志大而不見機”、“謹慎為先”諸葛亮不同,馬謖此人謹慎歸謹慎,穩健歸穩健,卻是一個善於“當機立斷”的主將,行事非常果敢,很有衝勁。

一有戰機,就會迅速出擊。

簡單點來說就是,馬謖此人不吃套路,想要忽悠他非常之難。

得出這個結論,徐邈擺了擺手,對身後眾人道:“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吧。”

“此城能不能守,此刻已非我等能夠決定的。”

眾將沉默。

蜀軍五六萬騎兵,主帥更是馬謖這種狡詐如狐的人,麾下還有趙雲老而彌堅的猛將……

足足二十倍兵力差。

這仗怎麼打?

這根本沒法打!

馬謖只要肯不計士兵傷亡猛攻,武威城是一定守不住的。

彷彿為了驗證徐邈的話,轟隆隆的馬蹄聲中,黑壓壓的騎兵從西面地平線上紛紛冒出頭,彷彿鋼鐵洪流般,攜裹著滔天殺氣呼嘯而來。

及行至城下,騎兵緩緩剎住衝勢。

不過,目測只有三四千騎兵,而不是五六萬。

軍陣散開,一架架底座上帶著四個輪子的投石車被拉了出來,擺成一排,對準武威城西門。

“竟然只有三四千兵馬?”

“大型投石車?”

徐邈眼睛微微眯起,心下忽然不慌了。

同時也瞬間明白了蜀軍為何能夠快速攻破金城。

巨石砸門!

但馬謖如果想故技重施,用這種方法攻打武威城,那就是痴人說夢了。

武威城的城門與金城是不同的,金城只有一道城門,而武威成是兩道城門,外門裡面還有一道凹型甕城。

投石機再厲害,最多也就能砸穿第一道城門,絕對砸不到第二道城門。

優勢還不止這些!

武威城護城河很寬,城牆還比金城的城牆高出一丈多,達到了三丈五尺高(約9米),這大大增加了投石機投擲石塊的難度。

再加上城下蜀軍只有三四千人。

這怎能不令人大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