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神器在召喚我(求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光屏幻化間,系統商城裡多出來三排格子,原本3×5的格子已經擴充為6×5格。
不過,暫時只有第四排五個格子裡的物品,處於可見可購狀態,另外兩排暫不可見不可購買。
馬謖知道,後兩排格子不可見是因為自己的穩健點不夠,只要穩健點達到相應數目,這些東西自會露出廬山真面目。
所以,他耐心的一一望去。
第四排貨架上的五樣物品依次為:諸葛連弩進階版(有效射程提升百分之五十),售價一萬點;
遼東公孫氏所造連舫戰艦製造圖及樣品艦一艘(200步寬×300步長),售價一萬點;
遼東公孫氏艦載破發強弩製造圖及樣品弩箭一套(射程300步),售價一萬點;
劉曄牌加強版投石機制造圖及樣品一套(有效投射距離提升百分之五十,達到五百步),售價一萬點;
強力神器一套(衝車、造壕車、填壕車、攻城錐、希臘弩炮)製造圖及樣品各一件,售價一萬點;
“嘶~”
馬謖瞪大眼睛,倒吸一口涼氣。
不得不說,這五樣東西都非常有用!
先說諸葛連弩。
連弩雖是諸葛亮所制,可以連續發射弩箭,但卻有兩個致命缺陷。
一是射程短,鐵矢只有50步,普(木)矢有效射程只有五十步。
二是精準度差,由於連弩用箭沒有箭羽,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且木製箭桿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
所以,這個進階版諸葛連弩(提升百分之五十有效射程),就顯得非常給力。
再說連舫戰艦和艦載破發強弩,這兩樣東西都是遼東公孫氏的“戰略核武器”,禁止出口。孫權曾奉上大量金銀珠寶求購而不得。
有了這兩樣東西,以後蜀漢攻打吳國時,就會容易許多。
最後幾樣物品中,攻城三車和一錐一炮的作用毋庸置疑。
在這個時代,最難打的戰爭就是城池攻防戰。
對於攻方來說,攻城最先要做的是清除城外障礙,填平護城河、塹壕。
護城河、塹壕兩者有時會合二為一,夏秋時,塹壕引入河水,就成了護城河;冬春時,守方提前把塹壕堵起來,放幹裡面的水,因為壕底通常埋有許多尖樁木刺,人若不小心踩空掉下去,會被刺個透心涼。
護城河與塹壕通都有四丈以上寬,深度一丈以上。譬如大漢第一城池襄陽城的護城河,平均寬度超過六十丈,,度接近五丈,想填平它,一座山的土方都不一定夠。
因此,凡有城池攻防戰,攻方都要克服種種困難,花費極大的作業量。
首先,需要拔除掉護城河前的拒馬樁,這個拒馬樁不是拒馬用的,而是阻擋攻方的攻城器材。
其次,攻城方需要頂著來自頭頂上的攻擊,以土石、柴草填平護城河。有時攻城方別無他法,只能用人命前仆後繼的填。
填平護城河,才能觸碰到城牆進行攻城。
正因填平護城河的任務過於危險和繁重,許多將領都會使用輔兵、民夫去填,尤其是周邊的遊牧民族,在攻城時,工匠相對要少,大多是驅趕城池周邊的百姓頂著箭矢去填陷坑和護城河。
等到填完了,護城河裡也就堆滿了屍體。
為此,將領會讓親衛部隊擔當督戰隊,有臨陣脫逃、畏縮不前的,斬立決、殺無赦。
為保障清障部隊的安全,造壕車應運而生。造壕車的前方豎起高高屏障,用來抵擋對面射過來的箭矢,裡面又裝了填河用的砂石或袋子,等造壕車靠近護城河,只要開啟視窗,就可以輕鬆得將石頭投進去了。
如果壕溝、護城河比較寬,一時半會填不平,那就輪到填壕車顯威了。
填壕車的外形是板車狀,上面有摺疊的橋板,開到壕溝前放下橋板就會變成一座臨時木橋,可供士兵通行。同時,投石機以及己方射手也會向城牆投射遠端火力,掩護填河部隊。
對於守方而言,護城河是第一道防線。守方一般會在河後面設有三四道人工障礙,主要有蒺蔾、鹿角木、陷馬坑、拒馬槍、羊馬牆等。
蒺蔾有木蒺蔾和鐵蒺蔾之分。木蒺蔾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實外殼有堅硬的刺,將它收集後灑於攻城方必經之路上,可以刺傷敵軍人馬腳部。鐵蒺蔾則是人工打造的“五稜尖刺”,具有同樣的功能,更結實且能迴圈使用。與鐵蒺藜相似的還有鐵菱角,主要是部署在水較淺的壕溝,或是近城的溪流塘陂,以防止敵軍涉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