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府坐落在金城正中偏南的位置,緊挨著南門,建於劉宏年間。涼州三十年叛亂期間累遭戰火摧殘,曹丕登基以後,著張既總督涼州,張既耗費了不少錢糧重修此城,所以金城的城牆是涼東三郡最高的,極難攻取。

馬謖正襟跪坐在正廳側首,膝下墊著一條厚毯,望向上首的郭淮,擲地有聲說道:“伯濟兄,郭家世受漢恩,今何故助魏為虐,強拒天漢?”

這話問的不可謂不高明,直接佔據了大義和道德制高點。

天下皆知劉備是皇室後裔,大漢正統繼承人,曹魏是篡漢逆賊。

郭淮年老且略顯黝黑臉頰反射出油光,看得出日常很注重營養攝入,面對馬謖凌厲質問,他不疾不徐道:

“君侯此來若是說降,那大可不必!且不說老夫剛剛監斬了反魏逆臣戴凌之子戴俊,其必視我為死敵。我郭家更受魏主厚恩,郭某斷然做不出此等拋國棄家之事。”

你做的出!

只是時機未到而已,時機一到,你郭淮反魏跳的比誰都高!

馬謖搖頭失笑:“明人不說暗話,伯濟兄,在下此來只求一事,接下來一個月,你及你麾下三千士兵,對涼州發生的任何事保持中立。當然,考慮到這個要求很讓你為難,你可以開個條件。”

“任何條件?”郭淮一臉驚訝,這個籌碼可不輕啊。

“任何條件!”馬謖張口就來。

反正此刻是在歷練地圖裡,空口許諾又不會損失一根汗毛。

何不口氣大一些呢?

老實說,馬謖有九成把握說服郭淮中立。

郭淮是太原陽曲人。曾祖父郭遵是東漢兗州刺史,曾任守光祿大夫。祖父郭全,東漢大司農。父親郭縕,東漢末雁門郡太守。建安年間,郭淮因出身門閥士族之故,被推舉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候,召郭淮為門下賊曹。郭淮後轉任丞相兵曹議令史。此後,郭淮長期在曹軍中任職。歷經建安二十年(219年)漢中拒劉、平定河西叛亂等事,一路升遷至安西將軍、金城太守、護羌校尉。

這樣一個從顯赫世家走出來的人,心裡排在第一位的永遠都是家族利益,而不是朝廷的利益。

縱觀其一生歷程,初出仕於東漢,後來天下有變,皇權落入曹操之手,他毫不猶豫投入了曹魏懷抱,仕魏四十年後,他又毫不猶豫投入司馬家懷抱,斷魏國命脈。

從這點就能看出,郭淮雖是能臣,卻是一個精緻的利家主義者,與這個時代眾多“家族利益至上”的世家代表,一般無二。

對於他來說,國家是什麼東西?!!

這樣的人,無論能力再強,都很容易對付。

如果目前的局面是蜀巨弱而魏巨強,郭淮一定會毫不猶豫拒絕馬謖這個提議。

但現在的局面是,蜀漢已經成長到可以和魏國正面相抗的程度,若不是擔憂吳國這個二五仔在背後捅刀子,即便立即與魏國開啟一場比拼國力的全面戰爭,也不是太難的事。

所以,馬謖很自信的讓郭淮提條件。

隨便提。

只要後者敢提,他就敢答應。

果不其然,得到馬謖的肯定回覆後,郭淮長時間沉吟不語。

良久,有些意動的問:“一個月,老夫只給君侯一個月時間,倘若一個月內,足下拿下了涼東另外二郡,老夫即可率兵東去,讓出此城。倘若拿不下,那就別怪老夫下手無情!”

“明智的選擇!”馬謖撫掌讚道:“伯濟兄大氣!”

郭淮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想要的要求,而是問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