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一石三鳥(求訂閱!)(第1/3頁)
章節報錯
聞言,燒戈在房間裡踱起了步,久久沉吟不語。
臣服或者滅亡,不止是燒當羌需要面臨的艱難決擇,也是臨近漢地的幾個羌人部落都必須要面對的生死選擇。
漢羌之間會演變成如今這副態勢,其原因可以追溯到百年前開始的漢羌之戰。
西羌人在東漢後期取代了匈奴,成為大漢第一外患。部族人數最多、邊境危害最大、挑起戰爭次數最頻繁。
由於西羌部落不斷內遷,和河西走廊、隴西當地的漢人時常發生衝突。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員大多都殘酷苛暴,導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殺漢人,漢軍也屠殺西羌人。
隨著時間推移,雙方摩擦不斷升級,東漢與西羌隨之爆發了大規模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場戰爭又稱漢羌之戰。東漢朝廷的軍隊與河西走廊周邊的西羌各部落斷斷續續進行了百餘年的戰爭。後來漢靈帝、獻帝時,馬騰、韓遂、宋建等人,利用西羌人之亂,一度割據西涼三十年之久。當時,隴山以西三千里,盡屬羌地。
直到十五年前(215年),曹操揮軍大破西涼眾軍閥,逐馬超、滅宋健、破韓遂,幾乎蕩平西北所有刺頭勢力。眾羌人部落懾於曹操威名,不得不選擇臣服。
至此,臨近漢地的西羌各部都意識到,若想安然當好羌王,必須先得到一個大國的承認,否則就會被打。
無論是南邊的蜀漢,還是東邊的曹魏,都不是善茬。兩個大國都不允許周邊有不穩定的勢力。
而周邊一旦有這樣的勢力存在時……
那就開戰。
打死打殘!
就連漠南最能打的柯比能部落,明面上也是魏國附義王,即使再不服,也只敢私底下做一做小動作。
這也是馬謖今天敢於單刀赴會的主要原因。
一個想當羌王,且被奪了兵權的燒戈,是威脅不到他人身安全的。
因為燒戈本身就已經自身難保。
更何況,馬謖還有一次“斗轉星移”機會,足以保證自己不會出現任何差池。
臣服與否,燒戈思考了很久。
最終還是無條件同意了馬謖的要求,即徹底臣服蜀漢。
實際上,他沒有任何拒絕要求的籌碼和底氣。
若不同意這個苛刻的條件,蜀漢不會幫他抵擋來自魏國的責難,不會撤走屯兵邊界的三萬先零羌,甚至還有可能聯絡其他部落來攻打燒當羌。
若不同意這個條件,他即使幹掉俄何,也當不上羌王。
無論魏國或是蜀漢,都可以立即扶持一個新的傀儡(羌王)上位。
嚴格來說,這是一個選邊站位的問題。
若不倒向蜀漢,首先魏國方面是一定不會同意他取代俄何的,因為俄何很能幹,還足夠聽話。
只要理清楚這一關鍵,也就不難做出選擇。
離開燒戈府上的時候,馬謖臉上洋溢著計謀得逞的奸笑。
這個完美的“一石三鳥”計,才剛剛開始。
徐邈老匹夫,輪到你接招了!
……
徐邈,字景山,和張飛一樣都是燕國人。生於漢帝劉宏年間(172年),今年59歲,是曹魏重臣。
徐邈早年曆任丞相軍謀掾、奉高縣令、尚書郎、隴西太守等職。
曹丕稱帝后,任譙國相、安平太守、潁川典農中郎將。每任一官,皆政績卓著,被賜爵關內侯,遷撫軍大將軍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