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無語的望著馬謖。

此人,對東吳惡意滿滿!

以前那些舊怨,早在吳蜀復盟時(223)已經約定,一併揭過,雙方永不再提。

當時可是蜀漢面臨五路大軍圍攻,主動要求不再提起舊怨,孫權才鬆口答應復盟的。

如今, 馬謖開口“襲荊之戰”、閉口“夷陵之戰”,唯恐大家不記得往日那些不愉快的舊怨。

而且,救急如救火,東吳都被魏國三路大軍圍攻了四個月,局勢岌岌可危,馬謖居然打算三個月內出兵、還只帶三千人、還奇襲長安?

鬧呢?

諸葛瑾望向弟弟諸葛亮,目帶求助之意。

諸葛亮轉身對劉禪拱手道:“陛下, 東吳是我盟友, 傾覆之危不能不救, 老臣以為,當著一員大將,發兵五萬北伐曹魏。”

“啊?啊,啊!相父言之有理,就依相父之見。”

劉禪一怔,迅速會意:“馬謖,朕著你統精兵五萬,剋日北上,戰或不戰,你可自決!”

馬謖連忙上前領命,而後從諸葛亮手中接過調兵令符,昂首出殿而去。

諸葛瑾連忙上前對劉禪行禮道謝, 而後追出殿外, 伸長著手喚道:

“等等等等, 馬將軍, 出兵這麼重要事情是不是再合計合計?這麼快就出發了?不知將軍意欲攻打何處啊?”

馬謖有些不耐煩的瞥了諸葛瑾一眼:“為救你東吳危局, 我夫人臨盆在即, 卻過家門而不能入,諸葛大將軍莫非還要對我蜀漢如何用兵,加以指導?”

這話說得極重,諸葛瑾有些接不住,連連擺手道:“不不不,馬將軍誤會了,老夫的意思是說,就這麼貿然出兵,呃,是不是草率了點?”

“不知馬將軍要攻打哪裡?”

其實諸葛瑾想說的是,馬謖最好率軍攻打魏國重鎮和戰略要地,譬如陳倉、長安等地,令魏國不得不立即發兵救援。如此就能迅速減輕東吳方面遭受的壓力。

而不是去攻打隴右、上邽、冀縣這種無關痛癢的小地方。

馬謖搖搖頭,語氣格外堅決:“我意親率五萬兵馬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不知大將軍以為比策如何?”

奇襲長安......

一旦魏軍有備,於子午谷中設伏,你這五萬兵馬豈不是肉包子打狗......

諸葛瑾瞪大眼睛,震驚了好一會,拱手道:“老夫祝願馬將軍一戰功成!”

馬謖仰天大笑著離去。

由於蜀漢兵馬大多數都駐紮在漢中,所以即使手握兵符, 馬謖也需先到達漢中,才能領到兵馬。

出來皇宮,馬謖帶著等候許久的張休和大巫師,三人兩馬一路向北,行出老長一段路,方向一拐,直奔丞相府。

諸葛亮已在家中等候多時。

一見面,諸葛亮就皺著眉頭道:“幼常此去,欲帶多少人馬?欲攻何處?”

“謖正疑惑不解,故特來請教丞相。”馬謖拱了拱手,並未說出自己的打算。

很顯然,剛才在朝堂之上,諸葛亮說發兵五萬伐魏,只是做給諸葛瑾看的。

蜀漢國策已定,正值發育的關鍵時刻,怎麼也不可能發兵五萬,勞師動眾去浪費國力。

所以,這道軍令,是有水分的。

不能傻乎乎拿著兵符就走。

諸葛亮微微頜首,讚許的看了馬謖一眼,沉吟道:“我意出兵一萬,佯攻陳倉,以解東吳之圍,幼常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