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幾日,三人順著羊腸古道,風餐露宿、緊趕慢趕,總算在四日後,行到一處密林之外。

至此,前面沒有路了。

抬眼仰望,只見群峰壓臉;低頭俯瞰, 滿目谷深水絕。一道宏大巍峨的山脈橫兀在眾人面前,隔斷前路。

古道盡頭處豎著一塊界碑,上書三個大字:摩天嶺。

張休當即心花怒放,一把撤掉肩上繩索,開心的跳了起來:“將軍,我們到了!”

馬謖微微頜首,邁步近前, 大手摩挲著界碑,思緒翻動。

原時空裡蜀漢之亡, 便是始於此地。

時魏國起兵18萬,分三路進攻蜀漢。

徵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進攻武都,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乘虛去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鄧艾命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地、命令隴西太守牽弘等人邀擊姜維的前部、又命金城太守楊欣進擊甘松。

姜維在沓中見鄧艾的軍隊分兵四路攻來,又聽說鍾會進軍漢中,知漢中難保,立刻引兵東撤,急欲擺脫鄧艾,退往陰平。魏將楊欣等人追擊, 直到疆川口,雙方大戰一場,姜維敗退, 被搶先佔據了橋頭(陰平東南的諸葛緒所阻, 不得透過。

姜維從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後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向北堵擊,姜維則乘機迅速透過陰平橋頭,與廖化、張翼等將合兵,據守劍閣。

諸葛緒趕去阻截,差了一天,沒有趕上,因此被鍾會治罪,奪了兵權、並了部眾。

鄧艾一見這種情況,自是不願意去和鍾會會合,而是提出了偷渡陰平的計劃,以奇兵打入蜀漢腹地,出其不意。

鄧艾之所以選擇走陰平小道,一方面是看到了諸葛緒的下場,一方面則是正面確實打不進劍閣,只能另闢蹊徑。

鄧艾原本的想法是殺入蜀漢腹地,逼迫姜維撤退回援,這樣鍾會大軍就能夠趁機殺入劍閣,兩軍前後夾擊,就可以在川中平原擊敗姜維。

只不過鄧艾沒有想到,蜀漢的防守會這麼薄弱,他這一路前軍(2000人)一到江油,江油守將就直接棄城投降了,所以鄧艾臨時改變計劃,接應後續部隊到來後,直接長驅直入,殺向成都,最終成功迫降劉禪,滅亡了蜀漢!

單單從這一方面來看,蜀漢之所以光速滅亡,完全是因為鄧艾的突然殺入。鄧艾之所以能夠出其不意,便是從陰平小路殺進蜀中,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驟然間做不出任何有效應對。

偷家,自古以來都是防不勝防的克敵制勝之法。

而蜀漢對此沒有絲毫防備的原因只有一個――陰平小路實在是太難走了。

而鄧艾穿過這條小路的關鍵起點,正是摩天嶺。

摩天嶺之險,陰平小路之絕,決非一言兩語可述。

事實上,陰平小道這條路,在本地知道的人還是很多的。鄧艾能成功帶領大軍直奔這裡,自不是偶然。

蜀漢自是知道這條路的。不派軍隊守住這條路是因為,蜀漢朝堂上下認為陰平小道雖可直入蜀漢,但是由於道路艱險,只能少數人透過,大部隊是很難行進的,所以劉禪才沒有派人把守。

而鄧艾正是抓住了蜀漢的這個意識上的漏洞,成功派大軍鑿山開道、修橋補路,搭建索道,沿路分兵下寨據守險地,進而穿過了陰平小道。

但從另外一方面看,蜀漢光速滅亡的原因是懸殊的兵力差。

一開始,鄧艾(3萬)攻沓中、諸葛緒(3萬)取武都、鍾會(12萬)攻漢中。魏國動用了18萬人。

之後,為防止鍾會造反,司馬昭又令賈充領兵一萬進斜谷,自領十萬坐鎮長安。

前後共動用了約三十萬人馬。

而蜀漢全國此時總共只有十萬人馬,還要分兵駐守成都及四處要地。在手中可用兵馬數量不多的前提下,姜維其縱有通天之能,也必是顧此失彼,難以抵擋。

因此,被魏國光速滅國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