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不,你根本不瞭解他(求訂閱!)(第2/4頁)
章節報錯
所以,問題就來了,大家都不認識從東羌到陰平的路。
這段路長達七百里。
光靠莽,是絕對莽不到的。
羌女或許認識路,但是由於這幾天在和馬謖慪氣,是以,她一路上一言沒發。
其實,本來是有一個當嚮導兼隨從的,熟悉羌地路況的阿秀曾自告奮勇要送馬謖到陰平。
但出發之前那天晚上,馬謖精神頭十足,而阿秀又恰好在他身邊,於是第二天阿秀就起不來了。
又行到一處五岔路口時,張休勒住馬,一臉懵逼望向馬謖:“將軍,走哪邊?”
你問我,我問誰?
馬謖一臉無語看向羌女。
親愛的大巫師,給指條明路吧?
羌女有些小傲嬌的揚起下巴,撇過頭望向山野之間的風景,不與馬謖對視。
見狀,向來萬事不求人(只求系統)的馬謖血壓一下子就幹上來了,大手一揮:“走,往南走!見村就入,見人就問,我還就不信走不到陰平!”
張休辨別了一下方位,選了一條崎嶇的山路,策馬而進。
順著山道走了半天,道路越來越難行,山野間積雪愈厚。天色將暮時,前面又出現一個五岔路口,張休不敢再問馬謖,硬著頭皮便隨挑了一條走下去。
沒走多遠,就看到山道旁邊有個小村落,兩棟小木屋坐落在皚皚雪野間,格外出塵靜雅。
張休大喜,急上前敲門。
開門的是一個年近半百、佝僂著腰的老頭,他見到張休一身軍旅打扮,腰間佩帶著利器,便滿臉堆笑地問:“將軍打哪兒來?可是要借宿?”
張休點點頭,簡短的介紹了一下自己。
老頭連忙將三人請入籬笆小院,安排食物和房間。
由於房間有限,所以馬謖捏著鼻子在簡陋的偏房裡對付了一夜。
羌女住在柴房,張休去了牛棚。
第二天一早,吃過飯,張休問道:“老伯,知道往陰平怎麼走嗎?”
聞言,老頭明顯愣了一下:“這個老兒倒是知道,往前走一百里,再翻過一座百里大雪山,再往東南方向走四百多里,就是陰平地界了。”
張休上下打量了一番老頭,問道:“老伯,你能給本將軍帶路嗎?好處大大的有!”
老頭猶豫再三,還是搖了搖頭:“對不住,小老兒腿腳不好,無法為將軍帶路呀。”
“不過,小老兒有個替代辦法,不知道將軍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老牛識途?”
“我家牛棚裡那兩頭牛,是我兒子前不久才從陰平趕過來的,它們應該認識回去的路。”
張休瞪大眼睛,爭辯道:“老牛識途?這話不對吧老伯,我只聽說過‘老狗識途’。算了算了,你這兩頭牛多少錢?我買下來讓它們帶路。”
老頭掀起衣襟,把手放在裡面,示意張休把手伸進來出價。
因為牛馬通人性,所以在農村裡,主人打算賣掉它們的時候,都不直接說價格,而是“摸價”,也就是把手藏在衣衫下面,擺出價格手勢給對方摸。
張休出身獵戶,頗知鄉俗,便伸手進去擺了個手勢。
許是對張休給出的價格很滿意,又許是不滿意,老頭瞬間就愁眉苦臉起來:“將軍有所不知,小老兒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就指望這兩頭牛拉磨犁地運貨物。這方圓幾十裡又沒有其他百姓,更沒有牲口可買,你要買走了這兩頭牛,小老兒一家可就沒法活了哇。”
好傢伙,這就坐地起價了.....馬謖看了老頭一眼,沒選擇戳破他。
來到這個時代一年後,他深刻的領悟到一個道理:上級就是要有上級的架子,無論是困難或簡單的事情,應該下屬去做的,就絕不要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