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馬謖費盡心機招待羌王蛾遮塞,想要收服東羌的時候。

諸葛亮正帶著一百多個衛士,長身立於成都皇宮大殿之上,一臉嚴肅望著劉禪。

此刻,諸葛亮不但已經知道自己中了司馬懿的反間計,還大概知曉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此前,司馬懿因為中了馬謖反間計,被魏帝曹叡調離西線,並棄之不用了一段時間。直到聞聽蜀軍北伐,曹叡這才重新啟用司馬懿,委任其統領南陽諸路兵馬之任。

這個暗虧,司馬懿一直都記得清清楚楚,並時刻醞釀著反擊。

很快,機會來了。

蜀運軍糧官苟安因押運糧草途中飲酒,被馬謖重杖了二十軍棍,後又因誣陷馬謖失敗,怕被諸葛亮軍法從事,不得不逃亡長安。

司馬懿收留了他,以作為殺手鐧,等待著機會給諸葛亮重重一擊。

恰逢諸葛亮退而又進,兵出微縣,奪下辨、攻西縣、圍建威、取武都、陰平,又大敗張郃數陣。

兵鋒之銳,一時竟無人能當。

而新城孟達又恰在此時跳反,嚇出司馬懿一身冷汗, 他不得不提兵星夜趕往新城滅火。

臨行前,司馬懿設下反間計, 修書一封, 說已經與諸葛亮私訂“互不攻伐”密約, 持兵自重。而後令苟安趕赴成都,將信交給與諸葛亮不和的李嚴, 謊稱是劫得魏軍之信。

苟安依計而行,一回到成都就把信交給了李嚴。李嚴轉手就將信呈與後主劉禪,說諸葛亮統兵在外已近一年, 雖累有勝仗,但卻寸土未得,如此下去不但空耗國力,還難保其不會有異心,應當立刻予以召回。

劉禪一聽到“異心”二字, 當即就慌了, 連忙下旨召諸葛亮返回成都。

而此刻諸葛亮剛剛用計將司馬懿再次調離西線, 正要拿下建威, 對張郃進行慘無人道的毒打……忽然接到後主下令退兵的詔書。

諸葛亮仰天長嘆,無奈放棄第三次北伐的大好機會, 撤軍至漢中, 而後又風塵僕僕趕至成都。

這次一分為三的北伐,從春天打到冬天,從隴右打到關中,又打回隴右,把魏國軍隊忙的雞飛狗跳,殺的膽戰心驚。

陳倉一戰弄死曹真, 並覆滅其五六萬大兵;隴右方面馬謖連敗張郃七陣, 將其十萬精銳打到只剩一萬多人。

這三次出兵,幾乎將魏國佈置在西線的兵馬全部打殘,不得不被迫從他處抽調兵馬來援。

諸葛亮甚至都已經看到了全據隴右的曙光,這曙光甚至比第一次出兵襲取隴右三郡時還要猛烈。

如此大好局面……

但他現在卻人在成都,而不在是隴右。

這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恨塞滿胸!

諸葛亮目光威嚴的望著後主劉禪,雖然已經知曉了所有內幕,但還是質問道:“臣已拿下武都、陰平,殲滅十數萬魏軍,實掌隴右之牛耳,五郡指日可下, 大功眼看將成。陛下因何召臣退兵?”

劉禪只與諸葛亮對視了一眼, 便面紅耳赤低下頭、吭哧半晌,才訥訥說道:“好久不見相父,心中甚是掛念,故而召還。”

諸葛亮慧眼如炬,這等糊弄小兒的藉口豈會看不穿?他仰天長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說道:

“臣知此非陛下本意,定是被奸人造謠所惑,朝中既有奸人誣陷老臣,老臣又怎能安心率軍討賊?”

在諸葛亮威嚴目光的質詢下,劉禪招架不住,主動認錯道:“朕錯聽苟安之言,召回相父,此刻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