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紫闕閣(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罕大王並不擔心所謂的“權臣亂政”,放心將權力交給這位文丞相,大力推行經商與中原教育。
文丞相不負所托,經過二十年的勵精圖治,將整個東罕經濟,硬生生提高了三倍。
東罕人民也由原來近乎人人目不識丁,變為了人均可識百字。
甚至近些年, 又陸陸續續開始推行中原的科舉制,讓原本崇尚軍功和封地的東罕,再次劇烈震動了一回。
……
東罕王宮,擁有四百餘座建築,不足王朝皇宮一半。
其內最著名的便是金闕殿與紫闕閣。
金闕殿仿照中原金鑾殿,是東罕大王處理朝政的地方。
自從當朝大王楚不休登基後, 就在丞相文將的建議下, 改三日一朝為每日一朝, 百官雖不必穿朝服持朝笏,但也需遵守規矩,按時上朝不得缺席。
起初有人並不在意,認為這不過是中原的繁文縟節,若是乖乖照辦,豈不是和中原朝廷那幫娘娘腔一個樣了?
可在接二連三的重罰之下,這群自詡錚錚鐵骨的東罕官員,也不得不服軟,做起了他們最看不起的“娘娘腔”。
金闕殿代表整個東罕的權力,名號僅次於它的紫闕閣自然也是一處重地。
紫闕閣是一棟閣樓,共分九層。
十年前,這裡還不過是王室用來擺放奇珍異寶的地方。
後來經過重新翻修,展架變書架,展桌變書桌,奇珍異寶被盡數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書籍卷宗。
這裡搖身一變,成了一座文庫。
文庫從一樓到頂樓,隨著樓層提高, 重要程度也隨之提高。
一樓到三樓,收藏有東罕各地州志,官員們可在此辦公。
四樓到六樓,是“文士”們待的地方,這些文士,就是透過科舉入朝的文人。
東罕官員以武官為主,排文情緒嚴重,這些文人哪怕透過科舉高中狀元,也會受盡阻撓,無法順利入朝為官。
文將知道此事不能急於一時,以退為進,讓他們進了紫闕閣,這才堪堪堵住了朝中官員的嘴。
但即便如此,紫闕閣這三層樓,仍是東罕文人士子們最為嚮往的地方。
紫闕閣七樓,放有各種重要卷宗,其中既有王室密辛,又有邊防佈局。由專人把守,除非有大王手令, 否則沒人可以擅入。
至於最後兩層還藏有什麼駭人秘密, 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此時, 一個身著紫金華貴衣衫的男子出現在了紫闕閣外。
男子約莫五十出頭,一身氣派紫金蟒袍,袖口衣領處鑲有哪怕在東罕也極少見的金色狐裘。
正是這狐裘鑲邊,使得其與中原蟒袍完全不同。
把守閣樓的兵丁在看見男子後第一時間跪了下來,男子並未在意,直接走進了閣樓。
顯貴男子剛踏進閣樓一樓,眉頭就不禁皺了起來,偌大的一個樓層空空蕩蕩,並無一人。
男子腳步未停,直接拾階上了二樓,二樓倒是有人,不過也僅有兩三個。
那兩三人見到他,皆是面色一驚,隨即就要上前參拜,他擺擺手阻止了他們,直接上了三樓。
三樓,依舊是零星幾個人,男子本來皺著的眉在見到他們後不禁鬆了鬆。
那幾人皆都鬚髮見白,正端坐在椅子上低頭批改著文書。
在聽到動靜後,其中有幾人抬起了頭,在看到來人後都是一驚,隨即便要起身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