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有陰神,地府陸判,黑馬玄槍……”

一篇悼文、祭文伴隨著煙火繚繞,便是通傳整個陰曹地府。

從這張黃表紙燒向陰間開始,從此,地府就少了一個大判,而人間陰神之中,就多了一個洞庭湖中的巡湖大將。

不少地府判官都是覺得這一手著實血虧,須知道,為地府大判時,往來陰陽自如,無需忌諱時辰、地理。

可成了巡湖大將之後,那幾百里水泊,才多大點地方,留著又能照看多少人?而且想要離開,還得上報湖神有司,告知天地各方。

絕對算得上身不由己、捆手捆腳,很是不方便。

然而魏昊給陸判官定的神位,乃是“洞庭利涉安流保境安民巡湖大神”,凡是涉水過河之輩,都可以求他保佑,上一炷香。

尋常判官不知道其中的妙處,秦廣城玄冥宮中的蔣判官一聽一看,當時就急了,拍桉而起,練練罵道:“姓陸的王八蛋,他怎麼敢的呀!偷偷地居然抱上了大王的金大腿,還當上了這般人間大神!”

罵罵咧咧猶自憤怒,一旁獨角鬼王頓時道:“老兄,這比陰間判官,差了不少吧?咱們好歹還能上天界走一遭,但有機緣,不必在下面亂折騰強?”

“你懂個屁!

蔣判官頓時狂噴,“你現在上天,拜哪家天庭?那都是輪流坐莊,頂個屁用。天界冥界,一直在變,唯有人間不動如山。別小看了這人間大神,除了那巢湖龍神,這可是第一個巡湖大將,而且你耳朵是聾了嗎?沒聽見還有‘利涉’‘安流’之責?”

所謂“利涉”,就是要方便涉水,執掌此權的大神只要保人涉水過境平平安安,怎麼可能少了香火?

而“安流”更是好說,就是讓水流安全一點,不要豐年發洪水,讓人空歡喜;不要災年露河床,使人雪上加霜。

可以說,這第一個巡湖大將的神職,不是湖神,勝似湖神。

再一個就是陸判官乃是大鬼,任職陰神,跟湖神可不一樣,湖神那是改朝換代就要封一次,天界輪流派遣龍君水君繼任。

所以,通常一方水域之主,都是不具名的,只有神名,倘若是龍族,則是稱呼一聲龍王,然後蓋一座龍王廟。

唯有那些緊要大神,才會具名人間,香火通常都是旺盛五百年以上。

哪怕是人間的名士君王,就算一生沒啥豐功偉績,也是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名字流傳下去。

各種立功立德立言,為的就是這個。

死亡不是終結,被人徹底遺忘才是。

魏昊透過“酆都印”,敕封陸判官為巡湖大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給他省了不知道多少個歲月的修行。

此後,陸判官只需要功行於洞庭湖,只要人族沒有死光,只要洞庭湖周圍還有人族記得種種傳說,那麼陸判官總有一天可以功行圓滿,然後陰中超脫。

只是這種操作,以前太過艱難,畢竟大帝不在,再加上很是考驗神明品性德性,通常也沒有哪個鬼神會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城皇廟中的城皇爺遴選,一般都是三界選了又選、挑了又挑,找出來的人選,必然是有著各種壯舉。

城皇神的吃力不討好,比陸判官現在這種巡湖大神,還要更甚。

陰曹地府也是歷經的歲月漫長,久而久之,懈怠之輩車載斗量,也就忘了還有最純粹的人心所向。

魏昊的橫空出世,跟“朱厭”的一場大戰,只是激發起了地府十國久違的志氣,並沒有到改天換地的地步,但跟著出使“龍墓”之後,對地府十國的大判們而言,就有了神念深處的劇烈變化。

跟著魏大王,是真的有前途。

不是升官發財的那種,而是修為上的進階,是有希望有可能的。

蔣判官本以為自己是魏大王的第一心腹,怎麼看也是要撈些福利,撿些便宜的,結果被姓陸的撈了這般好的前程去,他怎能不急眼不罵娘?

跟獨角鬼王一番解釋之後,本以為獨角鬼王會安慰兩句,豈料獨角鬼王反而數落道:“老兄,你圖著人間香火而行事,這就本末倒置,也休想得了大王中意。這巡湖大神,對大王來說,無甚選誰,選著誰是誰,只要一點,便是可以的。”

“你說個甚麼?”

“我的哥哥,你這是魔怔了麼?大王那裡,何嘗在意甚麼心腹不心腹?他只看能或者不能,是蔣判官還是陸判官,是鍾判官還是崔判官,沒有區別。當時陸判官在,又能勝任,那便行了。能志同道合繼續前行,又何必計較哪家做了位子。老兄,你可明白?”

“……”

蔣判官懵了一會兒,直愣愣地盯著獨角鬼王,“你這獨角的腦袋,‘龍墓’走了一遭,竟是這般靈光!”

“嘿……”

獨角鬼王笑了笑,卻是不解釋,它明白這一點,可不是因為“龍墓”走一遭長了見識,而是當初魏大王驅逐“太陽神主”時候的恍然大悟。

三界任大的地方,誰做大神,誰做小神,其實是不打緊的,只要有魏大王在,大神小神,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