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想要靠自身修行而突破境界,那是非常困難的,基本不存在這種可能,不管是陰間大神還是小鬼,想要實力提升,最好的辦法就是獲得威力強橫的寶物。

不管是冥器還是法器,都可以。

而想要獲得冥器、法器,又只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功行足夠,自然會論功行賞,這是天地的公道,人神的共識,就跟“知恩圖報”“欠債還錢”一樣,屬於天經地義。

另外一種,則是香火旺盛。

香火不一定是功行到了,也有可以就是運氣好,命中有此一福報。

不過鬼神既然是鬼神,顯然不會寄託於福報、運氣,更相信陰司之中的恪盡職守。

所以,如果是不義之舉,通常就不會被天地規則認可,也就是所謂的冥冥之中。

看不見摸不著,一切都看自己的判斷,自欺欺人也是無用,義還是不義,人神亦有共識。

興不義之師,哪怕鬼神勢大,也是無用,最終也不會有功德加身,反而會增加孽債,削弱陰壽。

此刻,清源世子遭遇第一波數萬陰兵的圍攻,它心中篤定此乃地府違規,這些鬼神本就不如他,那麼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自己越戰越勇。

可以說,清源世子的想法是對的。

但是卻沒有拿捏到陰間鬼神存在的最底層意義。

魏昊命數十萬鬼神“辭職”,不是靠他作為“閻王爺”的威權,而是在剎那之間,就闡明瞭利害,說明了問題。

為什麼討伐清源世子,前因後果,是非對錯,都跟數十萬鬼神講得清清楚楚,只不過,陰間的檄書,不會流行於人間罷了。

這就是陰陽兩隔的客觀現實。

同時,魏昊也以“酆都印”起誓,論功行賞,這個功,不是魏昊一個人的功,是天地認可的人神共識,善惡存於一心,是不是公道,是不是正義,魏昊說了不算,鬼神自己有數。

倘若魏昊強行用“酆都印”來驅使鬼神,也不是不可以,但最終的結果,就是鬼神折損陰壽。

這不是魏昊所樂意見到的。

興正義之師而討不義,師出有名不說,更讓陰兵鬼差們士氣高昂,辭職神位陰差之時,也有毅然決然的志氣。

清源世子大概是通曉陰陽制度的,然而,這種教條的慣性思維,使得他跟陰兵鬼差接觸的一剎那,就感覺到了大不妙。

無事一身輕的數萬鬼神,乍然間就徹底釋放壓力。

在陰間兢兢業業數百年數千年數萬年,望不到盡頭的職責,這讓鬼神們積累了太多的鬱悶。

這份鬱悶,見到清源世子之後,更加的劇烈。

只因這位清源世子,竟然是五百丈巨龍,實在是不公啊!

饒是察查先鋒陸判官,一身神通,生前更是公正義氣,死後從未懈怠瀆職,可較之清源世子,完全就是雲泥之別。

這五百丈巨龍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命!

“濟水龍神”之子,就是它最大的天賦!

而“濟水龍神”禍亂一方,製造多少亡靈冤鬼,使得地府多了不知道多少事情,罪魁禍首,還能逍遙自在,其子更是膽大包天,還想盤踞人間,奪取人道至寶!

這,怎能不恨,怎能不戰意沖天!

只是以前即便恨,即便怨,也是無用,只能在陰間無能狂怒,蓋因大帝不在,無人能夠讓鬼神“擅離職守”。

現在不一樣了,有魏大王作靠山,自當斬盡邪祟。

“今聞人間神州有邪龍作祟,吾雖不事察查先鋒之責,亦當匡扶正義,滌盪乾坤!”

一馬當先,陸判官身上官袍早已粉碎,褪去神職之後,顯露出來的,自然是多目大鬼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