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明白霍青桐的打算,見霍青桐也沒招呼他們,就一直裝傻。

畢竟能做使者的人,都是族內聰明之人。

見此差不多已經明白兩人不打算公開身份,只是還沒猜投霍青桐和燕昭的意圖。

燕昭壓低聲音說道:

“將一切推到我身上,可向清廷討要好處!”

四個使者眨眼表示明白。

燕昭用的是尋常點穴手法,下手也輕,就算沒有人解穴,最多兩刻就能自動解開。

作為回部使者,清廷有保護對方的職責。

現在在清廷境內被打碎貢品,清廷就會理虧。

畢竟,乾隆以泱泱天朝上邦自居,就算為了做個各方土司,以及草原各部落看,也會給回部一番補償。

這只是一步閒棋,有用最好,沒用也無妨!

燕昭又低聲說道:

“就說有人不願意,見到回部和清廷和談!”

回部使者眼睛一亮!

霍青桐轉過頭,目露喜色,看著燕昭,不由心下大呼高明。

……

歷來打仗,不外乎“錢糧”二字!

為何回部大勝會主動求和,因為資源匱乏,能贏得了一時,贏不了持久。

但回部不知道,清廷其實也已經頂不住了。

前有小金川暴亂,持續快二十年了,早就掏空了清廷戶部的倉庫。

乾隆下江南,固然有巡視天下的因素,也有讓江南出錢出糧供應西北的意圖。

原著中,乾隆讓江南提供錢糧,支援西北戰場,但因地方官員憐惜百姓賦稅過重,承擔不起,不願執行,被乾隆撤職查辦。

清廷繼續討伐西北,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泱泱天朝上邦,不能打輸了,再和談。

現在乾隆受傷,地方官員被刺殺甚多,必定會刺激各方勢力,反抗暴政的起義,也必然會逐漸多起來。

現在,回部主動求和,加上回部寶物在清國境內被反賊打破,回部咬死是有人不願意看見雙方和談,欲要漁翁得利。

或許朝廷會藉此下臺,徹底退兵也不一定。

不願意退兵也沒關係,燕昭已經跟霍青桐等人說了計劃。

現在清廷兩線作戰,百姓悲苦,苦清久矣,只要多殺地方貪官汙吏,引導反抗,清廷早晚頂不住,必然撤兵求和。

如果退兵,那燕昭的任務就算差不多完成了。

……

燕昭回頭看了下,不遠處,官軍的先頭騎兵已經在二百丈外了。

上千精兵,旗幟招展,數千馬蹄聲一起踏地,聲震大地,轟隆隆傳來。

陳正德心下有些發憷,焦急地說道:

“燕小子,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燕昭看向身前五十丈,左側一個山丘,樹木並不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