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緊急任務
章節報錯
在家裡陪父母過了年,鐘山去火車站排長隊買了火車票,準備大年初三返回江城。
父母雖然心有不捨,但是念及兒子實習事大,也便不再拖他的後腿。他們年紀大了,又天冷路滑,不便去送站,鍾母安排林美惠中午來家裡吃飯,飯後去火車站送鐘山。發小兒梁家柱自告奮勇借了輛轎車來送,鐘山美惠兩個提著行李下樓時,轎車已等候在樓下,車內烘得暖融融的。而外面,正紛紛揚揚下著鵝毛般的大雪。
因為還在春節放假期間,所以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都很稀少,坐在副駕駛位置的鐘山透過前擋風玻璃望著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巷,想到不久的將來也許就要與這些統統說“再見”,內心中不免湧現出一種失落感。
在站臺上告別時,林美惠緊緊擁抱了鐘山不肯撒手,眼裡流下了委屈的淚水,在他耳邊喃喃地說:“你一定要回來,不許拋棄我,不許欺負我……”鐘山被林美惠弄得心裡亂糟糟的,站臺上再無其他乘客,乘務員已經開始催乘客上車了,他忙推開美惠,頭也不回地踏上火車。
鐘山本打算回江城後跟報社請上幾天假,去安徽看方靜,可是一到報社,人就被扣住了。春節期間,江城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凍雨災害天氣,報社記者組成六路報道組,奔赴救災前線採訪報道。正愁缺少人手,鐘山就回來了,主任大喜過望,把鐘山安排到災情最為嚴重的烏縣報道組採訪,臨行時叮囑他務必多拍些照片,這組報道準備衝擊一下中國新聞獎。
鐘山從小在北方長大,暴雨、暴雪成災的事都聽說或見過,不明白凍雨還能成災。來到現場,他才真正知道事態的嚴重性。
報道組乘坐報社的吉普車走走停停,輾轉一天一夜才趕到烏縣。沿途看到不少汽車耽擱在路上。電線杆倒伏,電線繃斷,斷了電的烏縣夜晚一片漆黑,近乎處於癱瘓狀態。許多大樹枝杈被壓斷,小樹被壓倒,還有一些簡陋的房屋被壓塌,據說還有人員傷亡。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部隊官兵晝夜奮戰清理道路,電力工人不眠不休搶修電路,愛心人士捐錢捐物以解燃眉……災區裡每天都發生著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近半個月時間,晚報記者也奮戰在新聞採訪第一線,與災區幹部群眾和部隊官兵一道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工作,報紙上每天都有關於受災情況和救災進展的文字和圖片報道,有力地推動了抗災減災工作的開展。
每天忙於採訪寫稿傳稿,鐘山全身心投入到抗災減災報道中,把自己小兒女私情的煩惱完全拋到了腦後。
凍雨災害報道結束後回到江城時,學校新學期也已經開學了。按照系裡的安排,畢業班學生實習暫時告一段落,同學們要陸續返回學校,在畢業前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及答辯任務。有了上學期的實習經歷,特別是這次緊急採訪的歷練,結合三年時間裡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鐘山畢業論文撰寫有如神助一般,進行得非常順利,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列出了寫作大綱,完成了第一稿,只等著再充實些例項,認真修改一遍,就可以謄清上交了。
這學期擺在他面前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事,就是畢業分配去向。因為在《江城晚報》的突出表現,報社領導已經公開跟鐘山談過,可以接收他來報社工作。鐘山提出女朋友方靜的問題,報社原本不想要女記者,理由是將來要生孩子,影響工作,去偏遠地區艱苦環境採訪也不好安排,很麻煩的。因為鐘山一再堅持,管人事的同志到江城大學翻閱了方靜的學生檔案,見是學生幹部,學習成績也很優秀,回去跟領導一彙報,領導同意方靜也可以到報社工作。因為當時新聞專業人才的確稀缺,全國名牌江城大學畢業生更是難求。
畢業去向基本有了著落,又可以跟心愛的人在一起,方靜不再像上學期那般苦悶,與鐘山在一起時總是開開心心有說有笑的。
大四了,大學生活已經有了相當的資歷,不再像大一新生那樣充滿不安與惶恐。戀愛中的人,也可以放心大膽地表露關係,而不是偷偷摸摸掩人耳目。這學期,鐘山和方靜已經完全處於形影不離的熱戀狀態。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寫畢業論文的間歇,兩人會逛逛街,嚐嚐街邊的風味小吃,到江邊吹吹江風,去南郊的鐘山看梅花拍照片,參加大學生倶樂部的週末舞會,到大操場走圈賞月。或者就擇校園裡一處小亭子坐下,暢想共同的未來,話頭只要一扯開,就說不完道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