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有備(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禮成港是高麗國最大的海港,也是禮成江水路航運的起點。位於禮成港外的碧瀾亭,則是高麗國最大的一個商業城鎮。
這座城鎮與高麗王都開城之間,隔著三十餘里崎嶇山路,與禮成港的碼頭區域,則以幾條寬達丈許的道路相連,所以無論是直接掌管生意,還是與高麗國中的貴人往來,都很方便。
在高麗國執政的大人物眼裡,這個城鎮位於海邊無險可守的平坦地帶,欲往內陸去,內陸有山嶺阻隔;想往海上則有禮成江下游兩山石峽約束河道,形成的險惡航路,再往外,還有江華島的高麗水師監控,所以無論如何掀不起風浪。
更不消說,還有威名赫赫的上大將軍崔俊文代表官方出面,坐鎮此地,以防萬一。
放在紙面上,地形和人的安排都很可靠。
實際上並非如此。崔大將軍的特殊地位,來自於當年陪同李雲的經歷。他在開城,把這一分情誼吹成了十分,但在禮成港,知道當年情形的人太多了,他沒法吹得起來,威名只在紙面,他也壓根就沒法對這片區域行使管理。
好在這算不得什麼大麻煩。
高麗國對地方的統治向來鬆散,域內什麼僧侶、道士、山賊、水寇都有自家的地盤,朝廷本身也有王室、都房、武臣、文臣等等無數敵友牽扯。崔俊文身在碧瀾亭,沿襲了這種管理路數,自家與商賈首領們打得火熱,只象徵性地垂拱而治。
整個碧瀾亭其實是由官員、地方勢力和海商彼此協調,自行磨合運作的。任何人都能在此地暢通無阻,擔負各種任務的人們活躍在此,甚至時不時就會撞見自家同行。
可笑的是,與上頭大人物們劍拔弩張的情形不同,活躍在禮成港附近的狗腿子們在這裡很容易撈到好處,所以輕易不願離開這個聚寶盆。時間稍長,狗腿子們彼此熟識了,隱約各自留點情面,甚至還拿著主家的訊息彼此交流,以供趨利避害。
比如此刻,崔俊文身在碧瀾亭以東,一處能夠眺望碼頭的高大樓宇,躲在一間靜室喝著酒,看著這一支船隊慢慢靠入泊位。而酒樓同一層,就有同樣關著門的雅間。酒樓之下不遠處的樹林裡,也有崔俊文挺熟悉的身影閃動。
距離太遠的,崔俊文夠不著。隔壁雅間隔著木板和兩重紗簾,則有幾個戴著烏紗高帽的人一邊觀望,一邊竊竊私語。
那份提議接應尹昌的文書發出不久,崔俊文就隱約覺出了不對。但他又知道,如崔滋這樣的文臣辦事,必定先把自己妥善地摘出來,絕不會留什麼破綻給崔俊文去抓。
待到旬月一過,樞密副使崔瑀手裡的那些倭人海盜沒有半點動作,崔俊文便更加抓不住崔滋的把柄。奈何崔滋總得安排手下人辦事,崔俊文這幾天,始終盯著一個崔滋的得力部下,到這會兒,可算是聽到他們說了幾句真話。
“倭人竟沒敢動?這幫人成天擺出兇悍嘴臉,原來事到臨頭,竟是廢物!”
“倭人的船一直就在黑水洋待命,許多武士聚集在黑山、月嶼諸島,這次賴不著他們。是上頭壓根沒發指令。”
“上頭不該如此啊……難道就眼看著這群周人登岸?此前那個周人海商首領李雲,和崔俊文相交莫逆;這尹昌如果也站在崔俊文這一邊,只怕影響王都局勢易如反掌!”
“不不,上頭或許有上頭的道理。說不定尹昌真是來做生意的,上頭覺得,不必節外生枝。”
“這種時候,一個前任的軍政大員巴巴地趕到高麗國做生意?這麼巧?你信麼?”
“巧不巧的,另說。你注意到他的隨行人員了麼?”
“自然看過,俱都孔武剽悍。”
“唉……你這廝,辦事不妥當。他隨船抵達的部下們,行動矯健、眼神有殺氣的,不過幾十個,其他數百人雖竭力擺出訓練有素的模樣,可我們在碼頭熟悉的通譯聽過了,這夥人都是南朝口音,而且身份大都是賬房、掮客、夥計之流,還有些醫官。”
“……賬房、掮客、夥計、醫生?好幾百人?這……這老兒莫非有什麼毛病?這世上哪有生意沒開始,先領幾百人吃白飯的道理?”
那幾人的話題徹底偏了,轉而開始討論尹昌會在高麗做什麼生意。隔了好一會兒,實在討論不出結果,兩人又下樓去,打算再探一探尹昌等人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