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鐵火(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木華黎揮手讓護衛退開。他和也裡牙思相識許多年,倒不至於因為這種事情鬧翻。也裡牙思的情緒,木華黎也很能理解。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在文明發展程度上,確實比草原以外的政權要落後些。蒙古人崛起以後,很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四處攻伐的時候,很重視吸收先進的、可用於戰爭的知識為我所用。所謂“恃北方之馬力,資中原之技巧”是也。
蒙古和金國開戰之初,蒙古人在攻打昌、桓、撫三州之前,先攻下大同府北面的東勝州和雲內州,便是為了聚集在那裡的工匠。後來攻入中原,又曾經數次提拔懂得製造攻城器械的金國軍官為總管、元帥。
木華黎在北京大定府的時候,也依託活躍在當地的漢人武裝,緊急製造過許多器械。
這些器械在後來與定海軍的戰鬥中,並沒有起到預想的作用。一來,因為雙方攻守之勢異也,定海軍上下都是猛人,竟能對著蒙古軍一路搶攻;二來,論起器械之利,定海軍的火藥武器才是勢不可擋,與之相比,蒙古人急就章拼湊出的小玩意兒毫無獻醜的價值。
但經略中原的失敗也給蒙古人長了見識,他們憑藉征服者的本能,發現了火藥武器的巨大價值,在西征時不斷地嘗試實現。
這樣的嘗試是非常艱難的。
粗暴蠻橫的蒙古貴族,很難成為技術攻關的帶頭人;隨軍行動的少量漢兒工匠在承擔巨量的武器修理維護工作,要竭力爭取能讓自己活下去的生活條件,也很難冒出突發奇想的靈感。
前前後後耽誤了很久,直到後來某地調來了從夏國掠奪的一批工匠,還了若干党項人的利器“火蒺藜”來,這方面的進展才漸漸出現。
大軍折返草原之後,留在草原的千戶那顏們普遍對攻打中原缺少信心,大汗特意將他們聚集起來,展示了鐵火砲的威力,告訴他們,中原漢兒有的利器,蒙古人也有。
當時也裡牙思在場,他親眼目睹了一個水罐大小的鐵製武器轟然炸開,數十名身披甲冑的奴隸七竅流血,倒地而死,也目睹了更大些的罐子炸開,用厚大木料堆疊成的柵欄七歪八倒。
也裡牙思為此歡欣鼓舞,覺得局勢即將逆轉。
但沒過多久,木華黎就私下裡告訴他。太多流程掌握在居心叵測的異族手裡了,這種武器的製造、運輸和儲存,對草原政權來說都非常難。2目前製成的這一批,在質量上幾乎完全失控,很可能上一個鐵火砲迸發巨大威力,而下一個鐵火砲只能冒一股黑煙。更不消說鐵料和火藥的穩定供應也始終沒能做到。
木華黎所能做的,只有藉著也克蒙古兀魯思開始營建草原國都的機會,嘗試重現中原人習以為常的許多工序,期間也裡牙思貢獻出了手頭為數不多的漢兒工匠。但那終究不是一日、一年之功,是需要長時間沉下心去經營的。
直至當前,蒙古軍手裡能用的鐵火砲,數量依然很少。歸屬在木華黎手中呼叫的,統共就那兩三百枚而已。
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如此珍貴,所以無論其製造和使用,都必須在嚴格監管之下,所以木華黎才會親自帶著所謂砲手軍隨同南下。
也裡牙思本以為,本方先鋒橫掃山區以後,將會繼續進軍,憑藉手裡的鐵火砲攻破某處重要關隘,為後繼大軍突入中原掃平通路。誰能曉得,這還沒離開山區呢,就為了一群螻蟻也似的賊寇,就為了一撮破破爛爛的寨子,木華黎就把最重要的家底全耗盡了?
接下去的仗怎麼打?
中原漢人建造的那些關隘,全都是鐵核桃。真要拿人命去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