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攻守(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完顏兀裡道:“我麾下有輕騎三百,讓他們向東巡邏,哨出一百里,以策萬全。”
納合合閏道:“我有擅長攀援的精卒一隊,讓他們先登。”
三將計議已定,錯落在歸德府城外的營地便如被驚動的蟻窩,兵將如蟻群奔忙,向著城池方向列隊。
城牆上方眺望的定海軍士卒奔入議事廳:“國公,敵軍已經動了……城頭上咱們收攏的那些本地射糧軍不知發生了什麼,有些躁動。”
郭寧揮手示意:“且去安撫,讓他們乖乖地看著就行。”
徐瑨躬身應是,轉身走了。
彭義斌張了張嘴,想要再說幾句,郭寧起身站到廳堂正中,伸了個懶腰:
“老彭,我起家太快,根基甚淺,時時刻刻都要收攏人心,贏得部下們真心的欽服。而我的部下們,又多出於草莽。對他們來說,光是給予富貴,還不足夠。所以,我習慣了靠自家的膽量勇勐,來贏得人心,我得讓將士們知道,郭寧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符號,而是能和他們一同並肩作戰,出生入死的袍澤。這一點,你慢慢習慣就好。至於眼前的局面,其實並不危險……”
正說到這裡,倪一匆匆奔來。
他手裡捧著一盒物事,樂呵呵道:“國公,二堂果然有,找到啦。”
彭義斌定神去看那物事,原來是一盒硃砂。
郭寧折返桉幾之前,換了一支筆蘸了硃砂,在輿圖上新添了一道粗線。這道粗線甚長,從東平府方向起筆,直入梁山泊,又順著南清河到沛縣。
沛縣境內,有貫穿黃河主幹和岔流的豐水,水道中段便是赫赫有名的大澤。這一筆又順著豐水和大澤,往西橫穿過黃河,再沿著黃河西段岔流一直上朔,到歸德府落下重重一點。
“這是……”
彭義斌用力拍了下自己的額頭,知道自己關心則亂,忘了一件大事。
再抬頭時,他整個人都放鬆了,咧嘴笑了起來:“這是尹昌這老小子的兵馬!還有東平府方郭三和展徽兩人的部下精銳!還有張榮糾合的梁山泊水賊!他們也提前到了?”
尹昌也是紅襖軍中資深的將帥,但他早在泰和年間就受朝廷招安,做了濱州的軍轄,後來他跟隨李全再度起兵,又受郭寧的招引背叛李全,為自家贏得了濟南天德軍節度使的官位。
這在尹昌而言,自然是良禽擇木而棲。劉二祖等人最終的選擇也與他並無不同。但彭義斌顯然有點看不起尹昌,張口閉口便是老小子。
“正是他們。”
郭寧微微一笑:“我為國公,做大事尚且奮身如此,部下們哪敢懈怠?這一支兵也是倍道兼程,昨晚就過了虞城。得我命令以後,偃旗息鼓繼進,眼下正在城北孟諸澤裡備戰。”
這支兵力,是郭寧和劉二祖共同議定出兵時安排下的。他們五天前就在微山與郭寧匯合,本打算用來攻打單州。不過駱和尚一戰就擊潰了完顏弼的本部精兵,單州、曹州已成俎上魚肉,郭寧決定直奔歸德府的同時,便將之抽調出來,要他們沿著水路直接奔赴歸德府增援。
定海軍對水運的重視程度,超過同時代的任何政權。駱和尚坐鎮山東時,便曾利用船隊轉運人丁。
此番他們還匯合了梁山泊的水賊,拿出林林總總不下兩百艘大小船隻,選擇的水道又大都是順水,唯獨在歸德府境內的黃河西段岔流是逆行,稍稍費事,但那也不過七十里罷了。將士們漿、櫓、帆、篙齊使,只用了兩天工夫,就抵達城外。
而金軍援兵一旦開始攻城,就給了這支兵力一擊致命的機會。
郭寧拍了拍輿圖,微笑道:“老彭,我這陣子頗讀兵書,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什麼話?”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