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貧富(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冉替郭寧收去毛巾,忍不住笑道:「同樣都是步卒,咱們投入了多少人財物力練兵?蒙古人能投些什麼?這不是以彼之至短,擊我軍之至長麼?」
郭寧微笑:「編練軍隊要錢,蒙古人的那顏們卻不願意出錢。別勒古臺太窮了,他的選擇,其實和當年北疆界壕情形很像。」
陳冉下意識地想要贊同,卻若有所思,怔住了。
當年大金為與蒙古對抗,從太宗天會年間,就不斷營建界壕長城,擴充沿線駐軍。依靠中原的富庶持續投入,界壕規模宏大,包括嶺北、嶺南兩道長城,覆蓋三個招討司,三十八個軍州的轄區,下設四百多座大小屯堡,相關的駐軍、屯民總數以百萬計。
但界壕存在百年以來,圍繞界壕本身,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從帶兵的將帥、到地方的胥吏、到遊走權門的商賈、到朝堂的***貴胄,全都牽扯在內,不知道多少人依附在這道界壕上吸血吃肉。
朝廷為了維持這條界壕和附屬的軍隊,每年裡傾盡家底,把金山銀海投入進去。但朝廷根本動不了這個利益集團,真正落到邊疆將士手裡的好處,便寥寥無幾。
尤其可笑的是,僅僅這些餘下的部分,還要被女真人軍官們層層瓜分,偏偏女真人又打不了仗。到最後,底層士卒無以自存,戰鬥力直線下降。而朝廷在軍隊戰鬥力下降的情況下,要維持對草原的均勢,只能不斷擴大軍隊的規模,用卑賤而廉價的中原籤軍填充界壕沿線。
從中原強迫籤來的軍人濟得甚事,後來大家都看在眼裡。
原來蒙古人也走上了同樣的路?
「蒙古人自家打不了仗了?」陳冉問著,眼神忍不住往戰場東西兩側亂飛。
那些草原東部的五投下部落,還有那些被蒙古人征服的西域騎兵,如果都是廢物,那我們何必客氣?
郭寧搖了搖頭:「蒙古人還是能打仗的,他們自幼就是騎手和獵手,我們比不了。可是,從前的蒙古人,貴族和普通人都過著苦日子,就算是名聲顯赫的那顏,手裡不過多一座牢靠的帳篷,多幾頭羊,面對黑災白災的時候,活命的機率高些……」
陳冉恍然明白:「蒙古軍搶掠中原以後,局面就變了。蒙古那顏們的富庶程度,已超過普通蒙古人千倍萬倍,他們接觸過了富貴帶來的享受,一旦接觸,就絕不會放棄。而他們
的富貴原本來自於劫掠,現在來自於貿易,歸根到底,源於對普通蒙古人的掌控。所以,他們和我們是否敵對,尚在未定之天,但誰想從他們的嘴裡分走財富和人丁,他們絕不同意。」
郭寧頷首:「別勒古臺拿這些那顏沒有辦法。他想要有所作為,就非得敞開自家的口袋,去填一個無底洞。可是,哪怕黃金家族千戶那顏的富貴,與這個無底洞相比,也微不足道。他想要節省一些,就只能拋開有騎射經驗還自備戰馬的蒙古人,轉向更貧窮,更易於驅使的林中人。」
說到這裡,郭寧忍不住笑著搖頭:「這在別勒古臺看來,或許還是一條妙計呢。」
「呃,陛下,妙在何處?」
「蒙古人掃蕩大金,靠的是他們野蠻而悍不畏死。所以,拿著些少財力,組織起同樣野蠻而悍不畏死的軍隊,難道不妙?用林中人的血,換中原漢兒的血,怎麼看,都是蒙古人賺了吧?」
「但他沒想到,靠野蠻克敵制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陳冉感慨道:「這幾年來,我大周的將士們有家有業,便有榮譽感,知道為何而戰;讀書明理,便知克敵制勝的訣竅,不再輕易畏懼;有堅甲利刃,便能從容展開戰場上的協調和配合,無須徒仗匹夫之勇!這些東西,還有其它更多的,蒙古人根本學不來!」
郭寧滿意地點了點頭。
在河北塘濼裡受傷瀕死,做了一場大夢以後,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光靠著軍事,難成大業。
隨著地位的不斷抬升,他的眼光與見識也愈發廣闊。即位稱帝以後,他行動和思考的重心,越來越多的轉移到政治和經濟。這條赫赫有名的惡虎,早就不止是沙場悍將了。
便如眼下這場仗,說源於郭寧一時間的鬥志高亢,不能算錯。
但郭寧親自來到草原的目的,卻不是為了親自打仗。他是想親眼看看,這幾年大周在政治和經濟上的諸多舉措,能不能有助於軍事;大周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投入,是否已經滲透到草原,進而保障在軍事上的進取。
在兩軍決勝負之前,大周已經做了長時間政治和經濟的鋪墊。至於軍事上的勝利,當己方用富裕打貧窮,用有恆產恆心的、訓練有素的戰士對野蠻人群的時候,就已經水到渠成了。
忽有傳訊騎士奔來,陳冉接過文書,在旁稟報:「陛下,別勒古臺的本隊動了。」
「呆仗打不動,他們又想打聰明仗了。」郭寧笑道:「不妨猜猜,他們有多聰明?」
「只怕,聰明反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