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哪裡還有漢兒奴隸……」

昆布哈緊跟著反問了一句,隨即也想到了:「便是雞兒年大軍剛南下時,從昌桓撫三州搶掠的那批!」

蒙古曆法的雞兒年,便是大金的大安三年。這一年裡,成吉思汗率部南下,正式展開了對金國的攻襲,而攻襲的第一個目標,便是作為北疆界壕防線最外沿的昌、桓、撫三州。

當時這三州,不僅是大金經營數十年的軍事支撐點,也是防線上最重要的畜牧業、手工業中心,是馬匹和軍械的產出所在。成吉思汗以跑馬倒土登城之法,急速奪取這三州以後,不止奪取了金國多年積累的馬匹和軍械,也將此地的工匠擄掠一空。

這些工匠的總數約在五千人,算上家屬,人數超過兩萬。

得到了這批工匠以後,蒙古軍彌補了武器甲冑的生產維修方面最後的短板,就此以所向無敵的姿態攻入中原。而這些工匠也大都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優待,被帶到草原上後,大致被視為「哈剌除」也就是平民而非奴隸。

有些人一度分到了蒙古包、牛羊,還得到允許,可以娶妻生子。要論待遇,恐怕較之在大金邊塞還強些。以這些人為核心,後頭不斷填充入歷年擄掠的漢人奴隸,最多的時候,草原上至少有十幾萬的漢人在為蒙古那顏們服務。

但這情形,在蒙古軍戰事受挫,轉向西征以後,徹底改變了。

一方面,漢兒工匠中手藝較精湛的青壯勞力,大都被勒令隨軍行動;另一方面,留下的老弱或者沒什麼手藝的普通人,本就被視為奴隸,就算有些地位稍高些,在草原上生活資源急劇匱乏的情況下,也很快就沒法維持平民的地位。

這也沒什麼辦法,盤子裡的肉少了那許多,普通蒙古千戶部落都已經分出三六九等了,誰還管得了漢兒?

許多蒙古人跟隨成吉思汗攻入中原以後,由於並未打算長期佔領,所以大量屠殺軍隊所經之地的漢人,擄掠隨軍的十不存一,都充作最卑賤的孛斡勒。

回到草原以後,被漢兒打敗的恥辱在蒙古人心中引發了可怕戾氣。他們把這股戾氣發洩在身在草原的漢兒身上,向漢兒們施加了十倍的兇殘暴虐,彷彿這就是對中原漢家政權的報復。

阿布林粗略估算,最少有三四萬人在這兩年裡被殺死或者遭到虐待凍餓而死。

所以前兩年大周開始恢復北疆防線的時候,歸屬漠南山後各部落的大批漢兒奴隸就不顧一切地南下逃亡,甚至有人攜家帶口翻越上百里荒無人煙的深山,只求回到漢家的地盤。.

此舉一開始並沒有引起蒙古人的注意,畢竟當時草原上人心惶惶,整個千戶的蒙古人南下投靠大周的,都不止三個五個了,誰會在意那些卑賤的漢人奴隸。

但很快蒙古人就發現,少了勤勞的漢兒,便是放牧牛羊也辦的不夠順遂。草原南緣各千戶的漢兒大都逃散,只能徒呼奈何,而草原深處各部則把漢人看得牢了,用刀子和鞭子驅趕他們如牛馬,用連續不斷的威嚇和侮辱,逼迫他們奔走勞碌。

現在看來,這些牛馬開始逃跑了,還是這麼大規模的逃亡?

他們能逃到哪裡去?這附近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荒廢許久的烏沙堡啊?

阿布林和同伴們撥馬離開荒廢的土路,隔著稍遠些眺望。

很快,他就看到了後頭緊追而來的一隊蒙古騎兵。

這隊人應該出自北面某處荒僻所在的千戶部落,看打扮,是千戶裡頭的那可兒。人數不多,二三十騎。

在他們的騎射功夫之前,漢兒奴隸們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落在人群最後的漢兒,被蒙古人像打獵一般的追逐著,逐一遭弓箭射倒。

因為缺乏鐵料的關係,這兩年裡,許多蒙古部落又恢

復了骨箭和鐵箭並用的習慣。骨箭射中,便貫入軀體,而較重的鐵箭則在目標的身上破開血洞,乃至擊碎骨頭。

中箭的漢兒大聲慘叫著,在地上滾動,隨即被騎士們趕上來,揮動刀槍砍殺戳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