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瞬間,成吉思汗想了很多。

中原的君主稱孤道寡,是因為統治者必然孤獨。征服者更加孤獨,而從無到有地建立起整個政權,並以鐵蹄踏遍萬里的成吉思汗,在他前進道路的每一步上,都在拋開不能攜手的人,拋開與自己發生利益牴觸的人,哪怕血親也不例外。

他曾因為爭奪食物,殺死自己的異母弟別克帖兒。

他依靠安答札木合和義父王罕的勢力發展壯大,卻又和兩人兵戎相見,最終殺死了安答和義父。

他的胞弟合撒爾勇猛善戰,威望僅次於他,於是他藉著巫師闊闊出之口,指摘合撒爾有異心,打算將之殺死,最終剝奪了合撒兒的權利和部民,使他鬱鬱而終。

這難道是因為成吉思汗刻薄寡恩?難道是因為他沒有正常人的感情?

非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要實現宏大的目標,就必須聚合萬眾之力。但這世間人人都有私心,人人都有惰性。草原上無數民族千百年來滿足於搶掠和內訌,正如天上群星流轉一年年地重複,成吉思汗要他們統合為一體,要他們不斷征服,要他們學會統治,哪裡是容易的?

同伴越多、部屬越多,種種紛亂想法也就越多,成吉思汗必須不斷的把秉承雜念的人剔除出去,把拖後腿或者敵對的人消滅,才能推動著蒙古人這個整體隆隆向前。

這個推動的過程,既是他不斷攫取利益,又是他無奈地看著身邊人不斷被利益挾裹的過程;既是成吉思汗越來越受尊崇的過程,也是他越來越孤家寡人的過程。.net

成吉思汗試圖建立制度來規範這一切,但草原上九十五個千戶設立的過程,不也同樣伴隨著陰謀和殺戮麼?

在那以後,當成吉思汗本人在中原遭受挫折,千戶那顏們若隱若現的串聯和反抗,更是從無停歇!成吉思汗為了發動西征,不得不先在草原上殺了個血流城河,至少屠滅了十幾個千戶!

可悲的是,這樣的事情週而復始,是不會停止的。

待到西征的目的順利達成,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無不功勳赫赫,控制了龐大的實力,成吉思汗依靠自己四個兒子的力量,終於徹徹底底地壓到了草原上一切就有制度的遺存,使蒙古人漸漸脫離了部落民的身份,而是大汗的臣民。

但與此同時,成吉思汗的兒子們卻被利益挾裹著,試圖在大汗的眼皮底下有所伸張。

便如此刻,朮赤的態度,也是朮赤麾下的蒙古人和畏兀兒人、花剌子模人的態度。

朮赤部下的蒙古人,許多都攜家帶口,以整個部族為單位隨行出征。他們轉戰兩年,越來越發現欽察草原的好處,覺得此地水草肥美不下故鄉,正好佔據了留給子孫。

畏兀兒人打不了硬仗,卻普遍腦子聰明,他們靠著蒙古人到處撈錢,希望蒙古人繼續向西,以便他們跟隨劫掠。

花剌子模籤軍確實都疲憊了,所以人人只盼歇息,無論往東往西,都等於要他們的命。

已經投降朮赤的欽察人渴望把蒙古的力量引入欽察草原,甚至覬覦更遠處的無數國度,以便他們狐假虎威,翻身作主人。

這些人統合起來,總數超過十萬,他們所思所想各有側重,但共同點就是不想去東方,更不急於面對一個新的大敵。朮赤所表明的態度,便是這些人的態度。

當然,朮赤不是傻子,不會輕易被挾裹。眾人利用他來向成吉思汗宣示態度,他也同樣利用了眾人,向成吉思汗表明了他自己真實的態度。

因為一向以來,朮赤都因為自家的血統而遭人懷疑。察合臺就曾公開表示,朮赤是蔑兒乞惕部的種,沒有成為大汗繼承人的資格。朮赤在欽察草原,是蒙古人的主帥,是數千裡疆域、百萬人之上的朮赤汗;回到

成吉思汗身邊,卻只是血統存疑的兒子……

那他為什麼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