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宋人(下)(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常常想,自己與嶽王相比,徒然活了一把年歲,恐怕文武才幹及不上嶽王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大宋朝廷治下億萬子民,如趙方這樣的老朽文人,算不得什麼。但隨著年齒漸增,滿頭烏髮都變成白髮,趙方眼看著吳玠兄弟壯志未酬,看著虞忠肅公有志規恢卻不幸死不及事,看著韓侂胃意圖北伐而無得力將帥,反而誤了自家性命;看著辛稼軒拿著萬字平戎策去換東家種樹書……
太難了,想在大宋做成一番事業太難了。
那麼多的先賢、前輩做不到,難道是因為他們無能?當然不是,只不過是時勢所迫,被太多人拖了後腿!
而今日宋軍至此,難道是因為我趙某人才能出眾?
我只不過是運氣太好了,時勢來得猝不及防!
可笑的是,這時勢又全非大宋努力得來,而因為金國的內亂!
因為金國的數十萬精兵勐將俱都折損在與北方黑韃的戰場!
因為金國內部,那個叫郭寧的漢兒憑藉強悍武威席捲了金國半壁江山,迫得金國的王子只能憑著東京汴梁,祈求在三方會戰中得到活下去的可能!
多少年來,大宋看不起北人,覺得千百萬的北人裡絕無一個豪傑。否則早該主動地起而滅金。
可現在,北人中的英雄豪傑已經做到了這個程度,那周國公郭寧崛起於草莽,寸土一民無所憑藉,卻已經殺得北地女真人血流成河,進而把東京汴梁當作刑場,要往大金國的脖頸子上勒繩子、做絞索了!
北地漢家英雄起勢勐烈如此,大宋在金國的衰弱當口,又做了什麼呢?
大宋才是天下最該仇恨金國的,大宋應該苦心積慮去恢復,應該數十年臥薪嚐膽。有道是,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說是這般說法,可是大宋實際上什麼也沒有做。
甚至就在這場聯兵滅金的行動裡,大宋也完全是被利用的一方。
有些事情,哪怕身在襄陽,唐州,趙方也能看明白。此前半年,史彌遠史相公被郭寧釋放出來的貿易收益打動,他與北方定海軍政權明面上沒有往來,其實底下人為了錢財賄賂都在奔走若狂。
結果,大宋的兵力就被當作了糾纏和削弱開封金軍的工具。
為了避免自家的勢力被朝野洶洶士子一口氣掀翻,史相公居然又暴跳著力主北伐,就這麼兒戲也似的定下了軍國大政!
史相公難道是傻子?
他難道不知道,一個新的漢兒政權取代金國,對大宋來說代表著什麼?
史相公那麼精於權衡,他當然知道。
只不過他不在乎那些。他更看重的是眼前自家的富貴,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整個史黨邁過朝中風波,繼續掌權。至於之後的事情,再難也難不過失去權柄,他懶得理會那麼遠!
於是,我趙彥直居然就這麼站到了小商橋上,看著將士們繼續往北了。
可這也算是北伐麼,這也算是匡復麼?
趙方對自家兩萬精銳的戰鬥力很有信心,也相信將士們的血性和忠誠。但要決定天下大國的命運,靠兩萬人怎麼夠?
就這麼去廝殺一場,還真指望能拿下汴梁?
就算僥倖拿下汴梁又如何?兩萬人對著橫掃北方的虎狼之師,然後指望朝堂上那些士大夫的嘴皮子功夫?
這也太輕率了!器非英傑而圖僥倖,落在史書上,大概會被人嘲笑好幾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