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烏林答與這麼喝罵,兩名軍官俱都惱怒,卻並沒辦法回答。

剛想勉強扯幾句有的沒的,烏林答與話風一轉:“或者,這不是將士們的意思,而是術虎高琪元帥的意思?”

當日中都政變時候,術虎高琪領有外軍,而僕散安貞則是拱衛直指揮使,領有威捷軍。後來僕散安貞出外試圖掌控地方軍政,而術虎高琪則把精力擺在了中都城裡,兩人可謂井水不犯河水。

術虎高琪少年時,在與南朝宋國的戰爭中力戰奮勇,頗立功勳。駐在秦州的時候,不止善戰,而且讀書解事,蜀人亦知威名。後來他被詔移兵守衛中都,駐兵縉山期間,也甚得人心,士樂為用。時人多以為,他算是前一代的老將凋零後,大金國少有的知兵之人。所以當日皇帝以術虎高琪為元帥,大家都覺得很合適。

可誰能想到,術虎高琪進入中樞以後,像是變了個人也似,忽然間就從剛毅武人轉變成了一個甚無節操的政客。

聽說不久前,術虎高琪為了逢迎皇帝,連皇帝吃的羊肉是否肥美都要親自關注。而僕散安貞在河北重整勐安謀克軍的時候,朝中許多不知所謂的攻訐,背後都若隱若現地有著術虎高琪的影子。

一個堂堂的元帥把心思都放在這些事情上頭,想來也不願,更不敢作戰了。

而元帥如此,又何以苛求他手底下那麼多的軍官?

兩名軍官默然片刻,烏林答與又逼問:“想來,皇帝也是這個意思?”

這就更沒法回答了。

皇帝即位以來,對封官許願的癮頭一直很足,又因為戰亂不休,為了激勵將士,朝廷又不得不授將帥以空名宣敕,許之視功遷敘。所以中都城裡狗尾續貂的事情,這兩年就沒有停過,但軍將的名頭多了,不代表軍隊的戰鬥力就強,這兩年來,甚至可以說軍隊的水準始終在持續下滑。

上一次蒙古人入寇的時候,皇帝剛即位不久,急於展現出自己和前任大金皇帝的不同,頗有些建功立業的雄心。

於是他頻頻督促中都的兵馬乃至中都周邊各路將帥之兵出外逆戰,並派遣了好些官吏在各地招募敢勇百姓,和蒙古人廝殺過幾場,甚至有過調遣民兵奪回居庸關,把蒙古人堵死在中原內地的想法。

但是,或許因為他自己的軍事才能並不出眾,或許因為中都城裡的文武官員個個忙於門戶私計,又或許因為用人的眼光不到,皇帝每一次野戰的嘗試,結果都是失敗。這些損害,對軍隊的損害超乎想象。

在野狐嶺和密谷口兩次慘敗後,金軍的基幹力量本就不足。當時聚集在中都的兵馬,已經是朝廷直接掌控的最後一些可戰之兵。但因為皇帝過於急躁,這些較有經驗的中層和基層軍官、較有才幹的骨幹、較有膽勇計程車卒,在一系列失敗過程中大批死亡。

皇帝對應的辦法,是更加努力地封官、籤軍,以保持龐大的兵力。但誰都明白,皇帝徒然維持著聲勢,卻並沒有錘鍊精兵的能力,軍隊已經越來越朽爛了。

結果便是這般。

此時此刻,中都已經面臨絕大危險。

不說別的,上一次中都被圍五個多月,中都軍民餓死了十之四五,百姓易子而食。此番蒙古軍再來,又得北京路的數萬降軍相助,沿途攻城易如反掌,眼看著偌大的中都路,十幾個軍州,數十座城池,不計其數的要隘一一易手,只剩下中都和通州兩座孤城。

十餘日前,潞水通道被阻斷,數十萬軍民百姓困居城池,而官員們到處搜刮私家貯積,豪商巨賈更是囤積居奇。眼看著局面一日狼狽過一日,而市面上的糧價已經暴漲了百倍!城中軍民百姓想到上一次的慘烈情形,無不人心惶惶,以至於每日都有兵變、民變此起彼伏。

在這種局面下,僕散安貞親自出馬,護衛鉅額糧秣來此,結果中都城裡,竟然連出兵接應都不能!不敢!

從良鄉到中都大興府,是全無起伏地形遮蔽的平川,所以很是危險,這無需諱言。但那歸根到底也只有五十幾裡地,一天的路程!

河北宣撫使僕散安貞為了這些糧秣物資,從經營許久的霸州益津關長驅至此,足足一百七十里路程,沿途連續攻打了蒙古附從軍控制了幾座城池,這難道不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