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下注(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怕的是,這個賈似道不止是嘴上說說而已,他還歡快跳起來,跑了過去,一邊跑還一邊高喊:“史家郎君!天台賈似道拜見!”
韓熙忽然生出很不好的預感,他連忙捂眼,已經遲了。賈似道一熘煙地鑽過人縫,直奔史寬之跟前,隨即噗通跪倒,行了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通常來說,宋人除了某些特定場合,不多跪拜。一般日常往來,地位較低之人口中唱喏,叉手在胸,斂身垂首即可。哪怕下級對上級,奴僕對主人,犯人對官員也不過如此。
那賈似道卻是正正經經地跪地磕頭,額頭撞在地面,還“鼕鼕”作響!
史寬之被嚇了一跳,厲聲喝問:“你是何人?”
“我是賈似道啊?天台賈似道!”
賈似道滿臉堆笑地抬頭,那幅表情,彷彿立刻就要撲上來,抱住史寬之舔一舔。
問題是,他孃的賈似道是誰?我史寬之是丞相之子,日常往來都是盡皆朱紫,沒聽說過有個叫賈似道的!更沒聽說過天台有什麼大族!
史寬之今日來此,是有正事的。
大宋的右丞相史彌遠,素來是朝堂上持重議和一派的領袖,自嘉定元年以來,始終秉承著對北國恭順的外交政策。金軍欲多歲幣之數,大宋亦曰可增;金人慾得韓相之首,大宋亦曰可予;至於此後數年,兩國往來之稱謂、犒軍之金帛、乃至根括歸朝流徙之民等種種事務,史相對大金素來承命惟謹,曾無留難。
這樣的政策,確確實實維繫了宋金兩國之間多年的和平。但近年來,大金國也實在太不爭氣,哪怕史相身在江南,也隔三差五聽到金軍慘敗於強韃的訊息,到今年以來,大金國乾脆就一分為二了,其中一半,居然還是個漢兒掌權。
於是朝廷裡頭激進主戰的聲音,或者意圖有為於北的聲音,漸漸地壓制不住。甚至史彌遠重要的政治盟友喬行簡也公然提出,強韃在北,則金為吾蔽,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優容兩金使之拒韃,觀之自相匹敵亦可。
局勢變幻莫測,朝堂群情洶洶,史彌遠很難保證自家的持重政策一定就對,所以,他非得稍稍落子,在激進主戰的這一面預先下注。
這是一個複雜而又精微的操作。
如果做的太明顯,或者用了自家羽翼下地位太高的人,很容易被外人誤認為史相將要改弦更張,由此引發的本方陣營動盪非同小可。
如果做的不夠明顯,或者選用之人與自家陣營的關係不夠密切,這些人又容易自行其是,拿著史相賜予的政治資本,賺取自家的前途。更麻煩的是,這些人既要主戰,就必定會掌握相當的武力,這又難免引起史相的忌憚。
比如現在身處淮東,擔任要職的李珏和應純之兩個,便處在此等局面。他們仗著自家權位,真的就派人北上鬧事,去挑釁那個郭寧!前些日子山東金軍威嚇要南下報復,史彌遠聽說這個訊息,心臟都快嚇得裂開了。
他當場就確定,李珏和應純之兩人絕不可信。
但誰又可信可靠呢?
這些日子裡,史彌遠為此頗費心思。
直到這幾日裡,他才最終決定,以收攏向北販賣私鹽的利益為旗幟,讓自己不曾出仕的長子史寬之出面,再以紅襖軍南下投靠的悍將楊友為帳下走狗,漸漸伸手到兩淮,掌控一支隨時能夠戰鬥,但又在史彌遠本人牢牢掌控中的力量。
今日史寬之來到朝中貴胃子弟聚集的瓦子,便是特意讓楊友亮個相,進而名正言順地插手鹽政,作為整個計劃的開端。
史寬之想到這裡,轉目再看前頭。
楊友這廝,在父親面前倒沒有吹牛,他真有力敵百人之勇,在武力上堪能鎮壓不服。以楊友的殺人立威為開端,我史寬之還可以旁敲側擊地傳些話,讓在場諸人帶給自家的長輩或者靠山。
不過,眼前這個忽然衝上來巴結奉承的,是什麼貨色?
他來了這麼一出,便似喬萬卷在四通館裡正經講史的時候,旁邊忽然跳出了說渾話的蠻張四郎,莫說氣氛從此再不得宜,底下聽眾的心思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