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和議(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重新統合草原之後,大蒙古國基本的難題依然如初。
利益在哪裡?牧場在哪裡?
身為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告訴所有人,這個問題很簡單。東進既然受挫,那就西進。
夏國也好,八河之地的森林部落也好,也兒的石河兩岸的乃蠻部、克烈部的餘眾也好,八剌沙袞那邊,似乎和契丹人有親緣關係的菊兒汗也好。他們任何一家,都不如金國富庶,地盤也小,但任一家都比金國要容易對付。
經歷過失敗的蒙古人,正要喝他們的血,撕咬他們的肉來壯大自己。向西前進的步伐不會休止,一直到蒙古人挾裹的力量越來越強盛,達到足以壓倒金國的程度……那就是報仇的時機來了。
為了推進這個策略,成吉思汗統合起了巨大的兵力,將會在高原以西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鐵流。但與此同時,他也必須穩定草原東部,與金國達成暫時的和平。
所以拖雷才會來到這裡。
這並非拖雷主動請纓,是成吉思汗親口指派的。畢竟高傲的蒙古人大都不願意承擔這個任務,而在成吉思汗眼裡,只有這個同樣經歷過失敗的兒子,才能夠忍受屈辱吧。
拖雷本以為,自己在抵達某個金人據點,提出求和意圖以後,會被轉送到金國的中都,過程中難免受到羞辱。好在他的運氣不錯,郭寧就在這裡。
郭寧這廝雖然兇惡異常,卻是個乾脆利落的性子。若能與他見一面,和議成與不成,雙方一言可決,也就不用操那些彼此威嚇欺詐、真真假假的閒心了。
“納敏夫,咱們走一趟。”
拖雷深深吸氣,儘量挺起胸膛。
不待納敏夫回答,他就勐然催馬,從林地和深草間竄了出去。
他們很快就策馬奔上道路。這條路便是連線龍門和縉山兩地,被趙瑄極度看重的道路。走在這條道路上,拖雷感覺一陣陣的心季。
這條道路已經荒廢很久了,拖雷甚至能看到前年自己和赤駒駙馬率軍攻打縉山時,數千鐵蹄踐踏過得痕跡。漢兒想要將之恢復,大概也就最近一兩個月的事。
但就只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原本湮沒在荒草中的道路就恢復了幾分模樣。拖雷可以看見路邊分散排開的,夯土用的石杵;看到用石灰標識出的排水溝的走向;看到每隔十數里都有木料被堆積,那是打算建造瞭望站點的模樣。
這種精細的、有條不紊的建設,在草原上是從來看不到的。牧民們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飯,無須道路、水利、城池乃至任何需要人力建設而成的東西。但漢兒們顯然不那麼想。
拖雷敏銳地感覺到,他們願意建設,願意投入人力物力,一定是因為建設能給他們換來許多東西,這也是定海軍政權急速壯大的緣由之一。不過,其中具體的道理,他依然不明白。
拖雷一行人稍稍離開了林地的掩護,就被縉山城外密集的哨騎發現了。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鳴鏑聲響,哨騎從好幾個方向聚攏過來,警惕地看著拖雷等人。
毫無疑問,這些哨騎都是出色的戰士。他們的騎術比蒙古人自然不如,但也足夠嫻熟。他們停留在拖雷等人前方,手持弓失警戒的姿態也很老練。稍稍細看,可見每個人的臉上有緊張,卻沒有畏懼和害怕。一些明顯是什將之類軍官的老卒臉上,還有著隱約的嗜血和亢奮色彩。
與金國連續三年的廝殺,結果就是這樣了。
蒙古勇士摧毀了數以百計的城池,搶掠了堆積如山的財富,殺死了數以百萬計的金國軍民,卻也生生地促成了金國內部嶄新力量的出現。這個嶄新的力量誕生於血海之中,所以一點都不怕蒙古人,在他們眼裡,他們根本就是足以和也克蒙古兀魯思相提並論的強大政權。
放在三年前,這種人會被拖雷視為必死無疑的蠢貨,但現在拖雷卻沒有了這樣的想法。如果他們是蠢貨,拖雷自己又算什麼呢?
拖雷勒馬止步。
當一名哨騎按著腰刀,慢慢走到拖雷面前的時候。一名通譯從拖雷身後閃出,輕咳了兩聲,準備說話。拖雷探出手臂,用馬鞭在通譯的肩膀上一搭:“我自己來。”
他轉向那哨騎:“我乃大蒙古國四王子拖雷,求見大金國都元帥郭寧。我是來議和的。”
他的話語聲很慢,卻字正腔圓,是標準的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