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中人(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完顏承暉長嘆一聲。
這時候能被各家高門派出來打探風色的,自然都是精幹人手、核心的子弟,但你看看這是什麼鬼樣子?那些剛見到正主就往外跑的,是圖什麼?
此前數載,中都城裡幾次遭逢兵戈,死了那麼多人,要麼是蒙古人殺的,要麼是女真人自己內訌殺的。天天說著定海軍是反賊,定海軍真的到了中都,其實何嘗大開殺戒?
何況,郭寧若要在中都殺人,過去幾日早就殺了,難不成還非得等到此刻發難?就算郭寧要動手,他身為實際掌控中都之人,既然能夠提前在此等候完顏承暉,就說明已經嚴密掌控了中都周邊的風吹草動,莫看他輕車簡從在此,一聲令下,誰還能活?
至於那些跪伏的,更是丟臉至極。我完顏承暉這個正主還好好地坐著呢,你們不過是來打探風色的,跪什麼?你們沒那個資格知道嗎?你們這就跪了,我的臉往哪裡擱?
女真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完顏承暉這一代人,與宋人在射弓宴較勁丟臉,已經看出了武風頹靡,但好歹還能指揮著漢兒和契丹人、渤海人組成的軍隊,與域中諸國爭雄。可到了再後一代,就成了這個樣子……
方才完顏承暉認出了僕散端的兒子,僕散納坦出,此人說來世代將門出身,是僕散安貞的堂弟,在宿衛裡頭領兵的。結果一見郭寧在此,他頭一個帶翻了桌椅,往雨地裡跑。跑出了數十步,他又不知接下去如何是好,只站在那裡發愣!
完顏承暉雖然年紀大了,臉皮卻沒厚到那程度。這會兒他只覺得老臉發燙,先前盤算的,該對郭寧陳說的言語,一句也說不出來。
好在郭寧倒不趁著機會出言羞辱,他握著手裡的水杯,只作不見亂象,繼續和旁邊的大鬍子書生討論史書,三言兩句,又說到了北齊和北周。
但他身後的不少護衛,可都忍不住冷笑,每一聲冷笑都讓完顏承暉往冰窟裡又墜入一點。
或許大金國的邊境各路,還會有能征善戰的女真人在,但中都城裡充斥的,確實大都是廢物。讓他們出城打探,本就是勉為其難,可是站在女真貴胃們的角度,他們又不得不如此。
完顏承暉過去幾日都在通州,但郭寧並不阻斷中都和通州的交通,所以他對中都的微妙狀態,全都看在眼裡。
這些日子,中都城裡的政治局勢甚是混沌,但朝堂上的***貴胃們,也不是個個眼高於頂。畢竟大金國也不是當年那股雄踞域中、所向無敵的場面了。再怎麼樣的顢頇之人,被蒙古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訓過後,總有能看清形勢的。
有些人仔細盤算過蒙古人和定海軍的實力,倒也不排斥和定海軍政權的合作。問題是,他們固然不得其門而入,定海軍好像也不怎麼理會他們。半個月下來,兩方竟然絕無溝通。不少女真人彼此私下串聯,盤算郭寧的意圖,已經想到頭都快禿了。…
眾人初時覺得,郭寧既然勒令皇帝回升王府居住,或許很快就要黃袍加身,自己做到大安殿裡那個位置上。那麼,己方至少可以做個奉璽勸進之人,走一走三辭三讓的流程?
結果郭寧並沒有。
郭寧入城以後,把本營放在城北的通玄門,周邊駐軍數千。然後他便始終駐在軍營,就以山東宣撫使、定海軍節度的身份掌控中都軍政,而部下也大都頂著中都路北面、南面招討使等臨時的職務,這真是名不正、言不順到了極處。
可他手握雄兵數萬,麾下頂盔摜甲的將士整天巡城,尋哨路線密如蛛網;城池周邊的軍報、營地、兵站、補給點也在一天天的完善……誰敢當面說個不字?
眾人又估摸著,郭寧要一步步地拉攏群臣,穩定朝堂局面,然後再挾天子以令諸侯,著手平定域中,尤其是南面開封府遂王的勢力。既如此,起碼的封官許願是要有的,朝堂上的利益還得分割,許多事就可以拿到檯面來談一談。
結果郭寧也沒有。
自從進入中都,郭寧所有的精力都在恢復秩序、清點倉儲、安置百姓、整頓軍隊,用的要麼是他自己軍隊裡抽調出的幹練軍官,要麼是山東宣撫使司或者群牧所下屬的吏員。對這些人,他也並不封官許願。從軍隊裡轉調出的吏員,大都發往轉運、警巡、鹽司、漕司乃至茶、酒等監的基層官署做勾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