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時機(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郭寧面帶微笑,眼神中卻帶著如火燃燒的熾熱鬥志。這是他在向移剌楚材作最後的確認。
方才張聖之力主不再中都與蒙古人糾纏,轉而向河北下手。這會兒他想過了這個舉措的後繼影響,自家忽然有些畏怯,於是在旁訕訕地道:“宣使,晉卿先生,事關重大,咱們是不是應該……”
話說一半,張林勐地扯了他一下,讓他退開、住嘴。
移剌楚材沒有理會旁人的小動作。他感到自己心跳很快,手心也出了汗。
他投靠郭寧已經有兩年多了,但一直以來,都負責政務上的通盤執行,很少在軍事上和長久大政上參予決策。他很明白,郭寧看似那都是郭寧本人獨斷專行的範圍
這會兒郭寧詢問,也只是對移剌楚材的尊重罷了。移剌楚材知道,自己無論說什麼,其實未必改變得了郭寧的想法。
另一方面,移剌楚材又覺得有點感慨。他雖是契丹人,卻世代在大金朝廷為官,雖受忌憚,也實實在在地享受了許多尊榮。他年少讀書時汲汲於儒學,女真貴胃裡頭,也有許多人將他當作後輩,當作同道,給了他許多照顧。
】
那時候,朝廷敦覆文教以立制度,而儒生們的心氣也高昂,儼然要將女真人的王朝改造成漢家史書上的王朝,融女真、漢兒、渤海、契丹等族類為一體,以成真正的大一統。
儒生們很快就失望了。
他們這一政治派系的興起和衰落,都只是大金國用來平衡內部的工具。而平衡到最後,大金國自己也成了一堆破爛。
女真人在被蒙古人砍得血流遍野以後,馬上就要被定海軍當作目標。而定海軍一旦下場,大金國必然立即覆滅。
既如此……
“雖說時機到了,但眼前的大敵,始終是蒙古人。蒙古人剽悍如狼。他們今日廝殺不利,明日必有後繼的狠手。何況成吉思汗本人在此?他若不給我們狠狠一擊,那又何以扳回哲別之死、鹹平府之敗、拖雷被侵之恥?這一場仗打到現在的程度,絕不會輕易結束,可能是更艱難戰鬥的開始!”
移剌楚材行了個禮,鄭重說道:“宣使,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得應付得了眼前這一場,然後才談得上拿大金開刀!若宣使已有決斷,還請明示:咱們如果退兵,沿途怎麼擺脫蒙古人的追擊?咱們若去河北括取地盤,怎麼保證蒙古人不再糾纏?咱們既然不再理會中都,直沽寨那裡後繼怎麼安排?在中都的進之先生,駱和尚等人又如何撤離?”
在權衡利弊的時候,得到重臣支援,總會讓人放心些,聽聞移剌楚材也說“時機到了”,郭寧甚是喜悅。
隨即他也連連點頭,表示移剌楚材提出的一系列問題確實需要仔細盤算,得出妥善的法子。這些具體應對看似冗雜,卻是大方向調整之前必須要做好的。郭寧起家於卒伍,絕不會像那些世代將門,徒然在大處指手畫腳而忽略具體事務。
三個主要的參謀,兩個都支援趁機與大金翻臉,接下去可就多事咯!張林輕聲嘆了口氣。
好在他也不是什麼大金忠臣,並沒有就此力爭的必要。
而郭寧特意拍了拍張林的手臂:“晉卿先生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哈哈,咱們且不談千里了,還請足下一起,為我籌謀‘足下’的應對。”
張林苦笑:“宣使,咱們此前和蒙古人打得太狠了,蒙古人一定會死盯著我們,以求報復。緩急之間要甩開他們,可真不容易。”
張林話音剛落,郭寧的腦海中靈光一閃。似有一道閃電自黑沉沉的天空中噼落,噼出了一個大膽異常的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