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勤王(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河道彙集的三汊之處,信安海濡的對岸,原本那片凸字形的土阜高地,早就沒法容納那麼多建築和港口和人手了。
去年夏天河道漲水的時候,一眾商賈受夠了財物被水淹的威脅,自家湊錢招募了大批壯丁,硬生生在河灘上打樁填土,將凸字形的南面一橫繼續擴張。整片高地的面積就此擴大到了原來的四五倍,號稱背分八格,以呈神龜之相。
不過,終究此地是個商業中心,因為蒙古人再度來襲。居住在此的大批商賈紛紛逃亡,有的奔往中都,有的去往潞水以南的河北各州,也有人覺得還是山東更安全,所以跟著船隊去了來州。隨著人員的急速離散,大量的人手、設施也不得不趕緊遷運到山東避難。
畢竟家大業大了,這上頭的速度,壓根快不起來。
陳冉盯著益都東陽城裡那兩百來人完成了五天的專項集訓,領著部下抵達直沽寨的時候,許多關鍵的所在剛剛著手拆除,不少地方頗顯狼藉。
這種時候,萬一蒙古人深入到直沽寨的範圍,那簡直就如虎入狼群,無論人力、財力還是物力的損失都不得了。
所以陳冉也不得不痛下殺手,剿除這支蒙古騎兵小隊了。這樣的做法,至少能保證眼前的安穩,給後繼人馬留下紮營備戰的時間。
他帶著的這支兵馬,打著勤王的旗號,乃是定海軍中的頭等精銳,裝備也都完善。而且他們個個深知此行北上,關乎定海軍的大政,責任重大,即便在船上,也枕戈待旦,並不懈怠。
陳冉一聲令下,眾將士下船提前埋伏,熟練地布了一個口袋陣,不過片刻,就提了二十多顆蒙古騎兵的腦袋回來,而己方死傷甚是輕微。
將校們見此情形,也都笑道:“鈐轄,這確是好兆頭。”
船隊在信安海濡以南稍稍停留,陳冉讓人收攏了一批流民,又親自問了問蒙古人最近的動向。隨即船隊繼續向西,半個時辰以後抵達了直沽寨。
早早出外迎接的,是李雲的得力部下,專門負責在此經營的一位提控,名喚顏明。
郭寧本人當然曉得,海上商路是定海軍的命脈;但自古以來的慣性,使他部下的文武並不都重視這一塊。
李雲這個群牧所判官,實際上已經是掌控巨大財權和武力的重要人物,但益都府裡不少人依然把他當作李霆的弟弟。連帶著李雲的很多部下,到這會兒的地位都不甚高。
這位顏明也難免如此。他是寶坻縣的商賈子弟,與李雲是自幼認識的,但很少直接接觸定海軍的高層。名義上他要對接中都的杜時升,其實一年下來也見不到杜時升幾次。
數日前他得到通報,說郭宣使身邊的親信陳冉,要帶著船隊人手來直沽寨,驚得他每日裡在外等候。見了陳冉以後,又似有說不完的言語。
“鈐轄你看!那片是咱們直沽寨裡的木料區,負責把木頭打造成船隻的各種部件,桅杆船板什麼。堆得那些,是從遼東運來的巨木,剛開始晾乾,所以還不合用,我會安排船隻將他們運到山東去。接下來堆積麻筋的那片,是艌料的生產區……還有那些庫房!新造的這處,本是用來貯藏昂貴物資的,不過這會兒已經清空了,我打算拆了這幾片,把咱們寨子的圍欄加高加厚……”
“顏提控!顏提控!”
陳冉連著叫了他幾聲,顏明這才反應過來,擦著額頭的汗水道:“鈐轄有何吩咐?”
“我不是來查問直沽寨事務的,我要去中都。”陳冉道:“這時候潞水淺窄,怕是難以直接通行海船吧?還請你儘快安排其它船隻,或者,有足夠的人手挽纖也行。我這裡有足夠的兵力,必能保障綱戶的安全。”
顏明望了望船隊的規模,扳了扳手指。
“可有難處?人手不充裕麼?”
“充裕,充裕得很!”顏明連聲道:“不瞞鈐轄,早上正有一支船隊來此,也是要去中都的。兩家並在一處出發,最是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