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我雖然不負責軍校的事情,但東陽城的軍校裡頭,十天前就被清空了,整座校場裡頭,用蘆葦搭建了多處道路和建築的縮微模型。這件事,我是知道的。”

郭寧默然。

“此番蒙古南下,中都直當其鋒,時局變化萬端。而咱們定海軍的發展,又必須保證中都始終擋在前線。所以,咱們要在關鍵的所在,保有關鍵的力量,更須敢於在必要的情況下使用這力量,以保證局勢走向如我們所願。宣使,我挑的這些人……單以廝殺武藝而論,未必全都是數萬大軍中的佼佼者,但有三件事,我特別注意了!”

“哪三件事?”

陳冉向前一步,躬身道:“一者,這些人和朝廷全無半點牽扯;二者,這些人都有家眷或親近的袍澤在定海軍治下;三者,這些人性子俱都膽大妄為。宣使放心,只消一聲令下,他們能毫不猶豫地執行任何命令!”

“嘿!”

郭寧重重地吐了口氣。

他一直覺得陳冉是個明白人,現在看來,這老夥計比郭寧預料的更加明白。

定海軍當然不是朝廷的忠臣,但也沒必要一直襬出反賊樣子惹人討厭。所以過去這些時日,郭寧留了杜時升在中都,作為定海軍的代表與朝中權臣斡旋,維持著兩方鬥而不破的格局。

因為皇帝對定海軍的疑慮,除了杜時升以外,定海軍絕無其他的力量駐在中都。杜時升本人更極少和中都的領兵將帥往來,就連被郭寧舉薦上位的苗道潤和張柔兩人,也好像形同陌路。

但隨著中都周邊軍事形勢的惡化,定海軍遲早會全面插手中都的戰局;而當定海軍的力量出現在中都戰場的同時,前提條件則是中都本身的軍事存在。

對中都城裡那些高官貴胄的德性,郭寧從不高估。所以,他決定重新往在中都城裡伸手,組織起關鍵時刻排除動搖的力量。

這種事,是皇帝絕不能容忍的,郭寧也無意橫生枝節,遣出的力量不會很多。這支力量的潛入要機敏而隱蔽,行事要大膽而猛烈,非得從全軍調集精銳,加以特殊訓練才行。至於具體的任務,其實不必多想,事到臨頭,自有分較。

郭寧從望樓邊緣走回來,拍了拍陳冉的臂膀:“倒也不必那麼……”

他凝視著陳冉的面容,注意到他眼裡格外堅定的神情,有些感慨。

“這事情,還有別人知道麼?”

“宣使放心,別人不似我這麼耳聰目明,我也並不敢在外胡言亂語。”

郭寧笑了起來:“此行由誰來帶隊,我已經有數了。但還缺個在臺面上協助之人……”

“陳冉不才,願為宣使分憂!”

繼續推書。

之前已經推過了,不過新改了書名《代宋之鋒鏑長歌》,所以再推一次。

作者的歷史功底非常深厚,故事的細節極其紮實,現在將近十萬字,可以看了。

誠懇推薦,這本書值得讀者老爺們一個收藏。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