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回程,走得不快,又過了五日,才回返來州。

這一場戰爭,正正地耗去了秋收時間。將士們回返路上,本來言說談笑,臨到這會兒,想到家裡的收成,想到這期間侍弄土地的辛苦,難免有些擔心。

好在穿過昌邑縣不久,將士們就看到了屬於軍戶們的大片田地。

正趕上地方官吏帶領蔭戶們拾掇收割後的田野,收割些零散的粟和野麥。有些孩童跟著父母出來,但又偷懶不願乾重活,就散在道路兩旁,裝樣子撿拾著掉落的糜子粒。

這東西麥收後種植,八九月份收割,產量不高,口感也不很好,通常都磨碎了作糕餅。但小孩兒總是肚餓,便有膽大些的,在田間點起火頭,把糜子攏在灰堆裡烘熟了,再撮在掌心裡慢慢吃。

將士們自家有田,都懂得農事,看孩子們的神情,就知道秋收無礙。大家的心情都放鬆了,於是有人稍稍緩步,去逗弄孩子,結果把行軍佇列帶得鬆散了,立刻就被後頭軍官厲聲喝罵。

更多計程車卒腳步不停,但談論的內容變了。他們開始盤算著,回鄉以後要湊一批人趕緊把水車架上,還得催著婆娘孩子收攏糞肥。另外,軍府上頭派下來開河渠、修道路、建倉庫等種種任務,哪一家當家的漢子死在戰場了,怕是也得大家幫襯著,照應一陣。

這一段道路從田間穿過,有些狹窄。郭寧便勒馬停在一側,讓將士們保持兩列並行的狀態。

將士們走過他身前,亂哄哄地打招呼,又繼續亂哄哄地討論家長裡短,話語聲糟糟的匯聚到一起,以至於郭寧和同伴說話,都得提高嗓門。

軍官們注意到了郭寧所在,便更加努力地維持紀律,以求行軍經過的時候,給主帥留個好印象。

郭寧本人倒不介意這些。

一場戰爭剛過去,而下一場戰爭說不定隨時會來。在這短短的間隙裡,將士們能這樣盤算家裡的閒事,郭寧在旁聽著,覺得很快活,甚至聽得入了神。

說來很奇怪,他掌管的軍隊多了,殺得人多了,本該心腸越來越硬。但他自己同時又覺得,心腸變得越來越軟,像是整個人一分為二那樣。

幾千人的隊伍,分別進入來州左近的各處軍營。郭寧等著將士們安頓好了,又挑選了幾個營地看過,這才策馬進城。

此時夜色已然降臨,城門口很安靜,道路兩側,有盞盞燈光亮起。夜幕中隱約可見炊煙鳥鳥,食物香氣撲鼻。

移剌楚材這會兒正有公務在登州,明日折返。駐留來州的官員們出來簡單歡迎過,除了親衛們,隨行諸將各自回府。

一行人離著帥府還有半里,便看到兩個出來眺望的丫鬟轉身回去報信。呂樞騎著匹矮馬,也在街上熘達,見了郭寧,咧嘴笑笑,隨即用力拉著韁繩調頭,口中嚷道:“回來啦!回來啦!阿姐,你家男人回來啦!”

眾親衛無不哈哈大笑。

郭寧催馬上去,揪著呂樞背後的衣物,將他從鞍上提起。這會兒他看到呂函從門裡出來,於是做了個要把呂樞扔過去的動作。

呂函嚇了一跳,郭寧趕緊把呂樞放下地。

正要言語,後頭蹄聲響起,來的是徐瑨的部下阿魯罕:“節帥,尹昌入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