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餘波(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還能有下一趟?”
“輪到我們?什麼輪到我們?”
時青瞥了眼劉二祖,見劉二祖神色平靜,於是大聲道:
“劉元帥方才也說了,楊元帥戰死以後,咱們紅襖軍四分五裂,周圍虎狼虎視眈眈,就算沒有郭寧,也有其他人動手。而郭寧這廝聲勢固然最強,但由這院本可知,此人的野心絕大,和尋常金軍非是一路。”
這倒是實話,這院本里頭的人物,尋常將士個個都是好漢,而大金的高官貴胃個個貪財怕死,面目可憎,簡直就是指著朝廷的鼻子在罵。若大金的高官都如郭寧這般,估計大金當場就要暴死,國祚延續不了一個時辰。
彭義斌沉聲道:“不止如此。”
“哦?”
“此前他為了奪取益都,用了絕大的鐵火砲,炸死了河北名將紇石烈牙吾塔。結果河北宣撫使僕散安貞出兵問罪,也被他硬生生逼退了。”
“好傢伙,這麼勐的嗎?”
眾人雖然敵視郭寧,老江湖的眼光還在,對這種事情看得準。當下人人頷首,都道這廝果然桀驁兇橫。
時青清了清嗓子,又道:“這幾日我特意打聽了,他控制山東東路之後,全然不用官吏治理,而將原有的朝廷體制完全架空,在外另起爐灶。”
劉二祖的部下群集於泰山周邊,北、東、南三面都是郭寧的地盤,但因深丘大壑阻隔,他們對外界情形的掌握,反而不如地盤在滕州的時青。
當下有人問道:“怎麼個另起爐灶法?”
“你們聽說了麼,郭寧把上百萬的百姓都充作了蔭戶,而後設保伍之法,由定海軍的武人層層管轄。故而,這上百萬人,如今已經全都不屬朝廷了。”
有人吃驚:“好大的手筆!”
也有人問道:“怎麼個管轄法?”
“具體的做法,我還不是很清楚,不過粗略打探得知,那郭寧以軍戶為骨幹,自上而下的層層軍官,分別充任保長、鄰長,治民一如治軍。軍戶有照應蔭戶的任務,同時有權獲得蔭戶產出的一成,作為本人籌備武器、軍服之資。除此以外,百姓每逢春秋收穫,要向山東軍府繳兩成糧;若有其它的軍需和賦役,這兩成糧也可以抵扣免除。”
“一成?兩成?合起來三成,可就嚇人!大金的制度,夏秋兩稅合在一起,每畝不過五升三合啊?”
“定海軍的蔭戶,每戶得授田百畝,考慮水、旱、腴、瘠之分,再額外調整增減。郭寧在登來三州就是如此安排,那三州百姓,無不歡悅。如今山東東路的百姓也是一般。有百畝田地為家業,徵收三成的糧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何況除了三成正稅以外,軍府並不設物力錢,徵榷稅之類,也無腳費,折納。更沒有鄉豪,胥吏在其間欺上瞞下,朋比侵暴。”
“那樣的話,百姓所得不少,能吃得飽飯。”有人恍然大悟。
也有人悻悻道:“你沒聽說麼,各地的鄉豪胥吏都被殺盡了,那可是一場屍山血海!”
周圍並沒人應和。
紅襖軍計程車卒們,經歷了過去一年的大起大落,屍山血海見得多了。
何況劉二祖的部下們,大都出身貧困,與糾合眾多強豪的楊安兒所部不同。在他們看來,在這年頭不是貴人們屍山血海,就是百姓屍山血海,何必矯情呢?
那人眼見眾人不理會,又梗著脖子道:“就算去了鄉豪胥吏,難道那些定海軍就不欺凌百姓了?那些武人個個如狼似虎,還都是河北來人,與地方上沒有鄉里情誼可言啊?”
眾人再看時青。
“朝廷兵將的作派難免如此,我倒真不知,這些定海軍的軍戶會不會好些,更不曉得他們日後會不會上下其手,欺凌百姓。不過,最近幾日我聽聞各地新設的軍屯裡頭,都有定海軍士卒不遵守軍規而被斬殺的訊息。至少眼前來看,定海軍的管束很是嚴格。而且……”
“而且什麼?”
“而且,關鍵根本就不在那些百姓!”
時青連連冷笑:“這年頭,手無寸鐵的百姓便如螻蟻。手裡有兵,才是好漢,手上的兵敢於鬥戰,便是豪傑!你們想一想,如今定海軍數萬兵卒,靠著郭寧的賜予,一個個都成了人上之人。如果你是定海軍計程車卒,那郭寧傳話下來,說誰誰敢動咱們的蔭戶,你會如何?”
眾人靜默了半晌。
還是彭義斌打了個哈哈:“話扯遠了!時青,你剛才說,下一趟能輪到我們得利。我還是想知道利在何處,想聽聽,這其中的緣故。”
時青點了點頭:
“那郭寧固然另起爐灶,但他又對我們紅襖軍的兄弟們極其優容,不吝授予高官、要職,重權,比如濱州尹昌,你們聽說了麼?”
時青說到這裡,當下有人神情一動。
尹昌這老小子,躲在濱州數十年,便如烏龜不出洞,這一動,可就成了興德軍節度使啦!而且是有實權,掌兵馬的節度使!這樣的地位,足能寫在族譜上,向子孫後人炫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