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兩路(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以見得?”
“紅襖軍的動盪之中,多有古怪。正如此前商議,這恐怕與河北宣撫使僕散安貞脫不了干係。益都以西,正與河北接壤,我們須得儘快拿下益都,並將控制區域直推到北清河以北,否則,僕散安貞所部一旦插手,必生波折。至於南路莒、密等州,早已為我軍多方滲透,實乃俎上之肉。”
移剌楚材行了一禮,恭敬而莊重地道:“故而,重在西路,節帥當去西路。”
郭寧沉默半晌,別人都以為,他還要再詢問誰的意見,但他已經下定了決心:“那就這麼定了,我親領西路軍,平定益都。南路軍那邊……”
他抬手指了指李霆:“你去!”
李霆大喜出列:“末將遵命!”
郭寧再指一人:“你也同去。到了莒州和密州以後,看看能不能拾起一些老關係。”
那人乃是史潑立。他曾是楊安兒在寧海州的重要盟友,因為定海軍勢力強盛,才轉而投靠的。本以為這場軍事行動裡沒他什麼事,卻不料郭寧專門點將。
史潑立連忙出列:‘節帥放心,我必不辱使命。’
這段對話很簡單,郭寧則隨即吩咐後繼的安排,不少將士壓根沒注意其中的意思。但郭寧和移剌楚材兩人,都是明白的。
定海軍此番出戰的目的,都說是要席捲山東。但究竟怎麼個席捲法,各人有各自的判斷。
以移剌楚材為首的一批文官、大吏們,其實並不想看到郭寧和紅襖軍走得太近。他們希望希望郭寧以強悍的勝利者身份,去壓服紅襖軍,進而將之瓜分拆解,引為己用,而不希望郭寧以一個同情者的身份去收容他們,進而導致後繼可能的隱患。
所以,移剌楚材才會說,重在西路。
皆因郭寧若能殲滅益都的李全所部,逼退僕散安貞,也自然就具備了壓服紅襖軍零散餘部的威聲。又因為先期與紅襖軍在莒州、密州作戰的是郭寧麾下部將,郭寧折返以後,無論戰和,也無論唱紅臉唱白臉,都好操作。
在這上頭,移剌楚材的想法,與偏向懷柔手段的徐瑨完全不一樣。
他的出身、眼界和立場,決定了他絕不會把紅襖軍看作是郭寧的同路人,更不會認可紅襖軍中某些人,具備和郭寧並肩同行的資格。
他服膺於郭寧,是因為郭寧的確在他面前展現了非凡的才具,但這絕不代表他會同樣重視其他草莽人物。
郭寧對此,有過一些猶豫。
但他是個合格的領袖,深知利益衡量才是關鍵,而決不能容私人情緒作祟。所以他早就拒絕了徐瑨緩和行事的建議,事到臨頭,當移剌楚材隱晦提醒,他也做了斷然決定。
想到這裡,郭寧搖了搖頭,使自己脫出無意義的盤算。
但策馬前行片刻,他忍不住又想:
南路的主將李霆,曾在涿州城下和紅襖軍有些往來。我又額外遣了紅襖軍出身的史潑立協助。楊安兒一死,其部必然人心浮動,絕無鬥志。己軍攻入莒州、密州的紅襖軍本據以後,當不至於大動干戈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