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留守(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的政治手段和權術,至少符合一個帝王的最低標準。
可悲的地方在於,徒單鎰沒有想到,完顏珣會軟弱怯敵到這種地步;可悲的是,就是這樣的完顏珣,已經是國朝近支宗室裡最出色之人了,在完顏珣登基前殺死的越王永功、夔王永升、霍王從彝等人,還要蠢。
那麼,該怎麼辦?
大金朝的皇帝,就應該據守中都,與蒙古軍鏖戰到底,可是,怎樣才能阻止皇帝的荒唐企圖?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了徒單鎰堅定不移的反對態度,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著徒單鎰說出扭轉局勢的辦法。
有很多人俯首等候著,忍不住再去看杜時升。
難道定海軍又要入中都?難道又要換皇帝?難道數月前中都的那場大屠殺,還要再來一次?這怕是不合適吧?蒙古軍就在眼前,中都若再內亂,只怕城池就要丟了!有人遲疑著,想要出列對徒單鎰說什麼,卻又不敢。
只聽徒單鎰緩緩地道:
“皇帝想去南京開封府,也是理所應當之事。畢竟南京富庶,人丁繁茂,又有華麗宮室。據此雄城南阻長淮,北拒大河,西扼潼關以自守,也足以得一時的安穩……這是如今大金疆域中,唯一一塊安穩所在,除此以外,絕無皇帝可以落腳的地方。所以,我們只要阻止皇帝去往南京,也就同時阻止了皇帝離開中都。”
終於有人忍不住問道:“怎麼阻止?”
“我會告訴皇帝,贊同他南遷的主張,但因為蒙古軍隔絕南北漕運,車駕不通,所以就算要啟程,無論如何也要到明年夏秋時分。而在皇帝啟程之前,為了保障南京地方平靖,皇帝應派出一位宗王先行出發,出鎮南京留守司。”
“這麼做的意義何在?”
有人當即發問,也有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皇帝性頗猜忌多變,很快就會反悔,但他會發現,有司已經火急透過了詔書,並及諸位掌握南京路軍政實權的任命。而這位宗王,還有你們,則需要立即出發,搶在皇帝阻止之前,經由海路去往開封府。這條路線,我已經安排好了,進之先生代表萊州定海軍,重玄子道長代表全真教,會全程陪同,保障你們沿途的安全。”
說到這裡,徒單鎰急促的呼吸了幾下,明顯有些疲憊了。
杜時升適時起身,向在場眾人行禮致意,而重玄子則拿了滾燙的溼布巾來,替徒單鎰擦臉提神。
過了好一會兒,徒單鎰緩過身來,繼續道:“皇帝自即位以來,常恐權柄下移,最怕的,就是我們這些重臣瞞著他操縱朝政。你們這一去,他必定會疑慮異常。而這一點,正好被我們所利用。在召回這位宗王之前,他絕不會離開中都,更不會踏進南京開封府半步。”
“可是,皇帝想要召回出鎮地方的宗王,難道很難麼?”
“皇帝要下詔書,不難。可是,要下一份召回你們的詔書,很難。中都城裡的重臣們,有的是辦法阻止他。”徒單鎰輕笑了一聲,慢吞吞地道:“何況,就算有詔書來,你們身在南京開封府,便如海闊天高,無須理會這種亂命。”
“什麼?”
堂上一時譁然。
聽到這裡,大家都明白徒單鎰的意思了,這哪是利用皇帝的猜忌性子?分明是要眾人輔保一位宗王,在南京開封府另立一個小朝廷。這就等於是朝中群臣攜手,把皇帝想走的路提前走了,迫使皇帝無路可走!
這個主意,等若徹底斬斷了皇帝動搖的可能。既然不能去往南京,皇帝哪怕再怎麼不情願,也只有駐在中都大興府,和蒙古人糾纏到底!
徒單鎰真不愧是一手廢立皇帝的當代頭號權臣,這真不愧是他能想出的主意!
這主意一旦執行。皇帝和徒單鎰之間,可就徹底撕破臉了,而中都和南京開封府的關係,又會變得複雜異常。
這主意,對皇帝夠狠,對徒單鎰自己夠狠,對此刻響應徒單鎰號召來此的文武官員們更狠!
但在場官員們全都是人精,他們又隨即想到,這個主意如果執行下去了,某種時候,或者又會帶來豐厚到無以言表的利益?
如今的時局……可不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堂下稍稍騷動,隨即恢復安靜,只有數十道眼神掃來掃去。
兩名文官首領蒙古綱和田琢對視一眼,田琢做了個伸手相請的姿勢。
蒙古綱出列躬身:“徒單丞相,我有件心事,若不問個清楚,心中不定。”
徒單鎰眯著眼:“你只管說來。”
“如今朝廷宗室凋零,我不知道,丞相所說的這位宗王是誰;更不知道,這位宗王信不信我們,而我們,能否信得過這位宗王。”
徒單鎰用枯瘦的手拍了拍榻上的柔軟被子,哈哈笑了起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