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戰,大家雖然死傷很多,但最終打了勝仗。

雖說被突入營地的時候,局勢非常危險,前後三座營地被打破,死傷百姓數百,但汪世顯為了鼓舞士氣,仍然大大地誇讚了營地裡的所有人,並立即兌現了賞酒賞肉的承諾。

這是必須的。

面對即將到來的蒙古軍大部隊,郭寧能夠發起決勝一擊的前提,是海倉鎮和萊州各地的軍堡不動搖。哪怕蒙古軍的主要力量不會擺在攻打營壘,海倉鎮也至少得保有與蒙古人的一戰之力。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整個營壘裡上萬的軍民百姓拿出十倍的膽量和信心,必要的時候,還要承擔巨大的犧牲。

所以郭仲元的勝利訊息,已經被露布傳送到萊州各地,藉以鼓舞。

但那還不夠。

所以,擊敗蒙古阿勒斤赤突襲的勝利,也值得大肆宣揚。

那些渾身惡臭,猶如鬼怪的蒙古輕騎,是賓士在蒙古大軍最前方的利刃,曾經無數次地像今天這樣行事。

高速賓士,長驅而入,擾亂城池內部,造成動盪,散播恐懼,然後,就使得看似堅固的城防崩潰。他們做過太多次,太理所當然了;這次也照方抓藥,準備贏來理所應當的勝利。但他們失敗了。

一場鏖戰結束,最後清點戰果,發現只有十餘名阿勒斤赤死於倪一所部的重刀大斧。而更多的人,是死在瘋狂糾纏反擊的壯丁們手裡。

相應的,最初被蒙古人突破後的兩個營地,死傷十分慘重,反倒是後來與蒙古人死斗的壯丁們活下來不少。

正如汪世顯所說,只要自己不亂不怕,蒙古人是人,又不是真的鬼怪。

營地裡上萬人擺在這裡,一人一刀,就能把一百名蒙古騎兵砍成碎片!今天能打敗一百人,明天就能打敗一千人!

這些話,也是汪世顯當晚反覆說給百姓們聽的。

他安排了額外的酒肉,也真的準備了一百貫錢……每個蒙古騎兵的性命值一貫,凡是殺死蒙古騎兵的,都有賞賜。有趣的是,戰鬥到最後時分,蒙古人越來越少,而圍上來的壯丁和將士越來越多。結果好幾個一貫錢的賞賜,最後被分成了五六份乃至十份以上,每人到手只有幾十個泰和通寶叮噹作響。

有錢總是好的,一整場的慶祝也有效果。

百姓們沒有被死傷所帶來的恐懼控制,甚至還有人開始憧憬著,等到蒙古人被打退以後,明年的春耕會怎麼樣。而汪世顯也哈哈大笑著陪著百姓們一起幻想。

他知道,百姓和軍人不一樣,軍人早就習慣了生死,而百姓們的神經不可能始終繃緊,他們需要舒緩的間隙。非得給予他們調整的時間,才能指望他們去迎接更激烈的挑戰。

好訊息是,蒙古軍的主力尚未迫近。殲滅蒙古軍哨騎以後,汪世顯捏著鼻子去檢查了他們的袍服,確定他們是至少賓士三百里以上,長途跋涉至此的。

蒙古軍主力的行軍速度不可能快到這個程度,所以,汪世顯至少還有兩天時間,來針對性地完善防禦。

汪世顯已經仔細想過,明天該怎麼安排。

他是最早跟隨郭寧的部下,可如今,好幾個人在郭寧麾下的地位都超過了他。

再不努力,難道要被郭仲元爬到頭上了?

汪世顯很有危機感,所以,他也就格外注意鼓舞士氣,預備大戰。

但也正因為鼓舞了士氣,一些將士各回營地之後,難免稍稍鬆懈一點……這是一張一弛的人之常情,斷難避免。

當天深夜,醜末寅初時分,營壘西面的望樓上,負責值守的壯丁梁闊和葛青疏正在放哨。

海倉鎮周圍的幾處望樓,都是按照統一規格建造的。

來自北疆的老卒們,對行伍營寨的規矩最熟悉不過,所以這幾座最早修建的望樓,全都牢固規整。對幾處望樓之間如何聯絡,以望樓為中心的哨卡如何分佈,都有明確的規定。

但隨著精銳士卒被收縮到屯堡內部待戰,而另一批將士又跟隨郭仲元去了益都,留守在海倉鎮的將士只剩下少量,他們大部分都成了軍官,要帶領臨時由壯丁改編成的軍隊,還有少量則是集結在汪世顯手裡的機動兵力。

這樣一來,外圍望樓這邊,有經驗的人手便明顯顯不足。

比如梁闊和葛青疏所在的這個望樓,負責的軍官是汪世顯的老部下,但那軍官今日與敵接戰過,這會兒疲累的很,還受了輕傷,已經先睡了。

而梁闊和葛青疏兩個,說是在放哨,其實大多數時間都在聊天。

葛青疏是小康人家出身,比梁闊這個窮鬼日子好過些,話裡話外都在炫耀自家娘子的廚藝,吹噓燒豬肉多麼好吃。

而梁闊聽著聽著,背靠著牆板,打起了瞌睡。

當他驚醒過來,發現葛青疏也睡著了。他揉了揉眼睛,搬開葛青疏壓在自己身上的大腿,只覺得渾身上下,處處痠痛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