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掃平(第2/2頁)
章節報錯
發問之人下意識地再問:“再然後呢?”
在場其他人俱都嘆氣。
駱和尚挺身下了榻,揪住這人的肩膀,讓他坐到屋角:“你在這裡坐著,別打岔。回頭慢慢想,就明白了!”
轉回身來,他雙手叉腰,在案几前踱了兩步:“有楊安兒鬧騰一通,我們就能安生一陣。六郎說的是,我們的活路,就在投效朝廷,和背叛朝廷的兩條路之間。甚至……”
郭寧看了他一眼,微微搖頭。
駱和尚立即住嘴,仰頭哈哈大笑,摸了摸腦袋:“山東很好,可以去!”
在場眾人,都是屍山血海裡逃出生天的。他們的袍澤戰友、家人親眷,不知多少都沒於戰亂,他們雖無遠略,對大金朝廷卻已徹徹底底的失望和厭倦了。
過去一年裡,河北各州的鬆散混亂局面,正滿足了他們對朝廷避而遠之的想法。
如今北疆前線氣氛漸趨緊張,朝廷厲兵秣馬,而蒙古人的威脅也實實在在。潰兵們離開河北便成了必然。
但是,如果新的落腳之地依然在朝廷威權的覆蓋之下,所有人便始終逃不脫捲入無謂戰事的結果,很可能又當作墊刀頭的替死鬼。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適才郭寧花了不少工夫,陳說河北以外的各方局勢。他判斷局勢的關鍵,就在於某一塊區域中,朝廷的力量是否強橫;而朝廷之外,是否另有無法抵抗的強敵。
只有朝廷統治鬆散,而又無慮外敵大舉廝殺的環境,才符合在場諸首領、乃至山野間無數逃生潰卒的願望,才是他們願意去往的下一個落腳點。
如果楊安兒這樣的巨寇果然回返山東鬧騰一通。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山東將會陷入空虛狀態,情形一如過去兩年的安州附近。
好得很,果然就是最符合要求的地方了。
果然就是亂世中安生立命的好去處了!
好幾名潰兵首領眉開眼笑,都道:“那就去山東!去山東!”
李霆嘴角一歪,冷笑兩聲。
此番見到郭六郎,只覺他整個人好似脫胎換骨一般,與往日的單純武人模樣大不相同。他這會兒口口聲聲說什麼安生立命,說要找一條活路……其實他想的什麼,別人看不出,我李霆還看不出嗎?
這廝嘴上說,要求個一時安穩,領著大夥兒遠離朝廷體制。但若時局果然出現了翻天覆地變化,他便是乘勢而起的那個造反之人!
沒錯了,郭六郎就是想要逮個機會造反!那楊安兒在他眼裡,只是個清掃朝廷勢力的工具,是個為王前驅的棋子罷了!
想到這裡,李霆的臉色愈來愈難看。他心中猛然生出一股悔意:我也對朝廷不滿的!造反什麼的,我也不是沒想過!唉,如此有面子的大事,竟給郭六郎搶先了!
此時郭寧問道:“二郎還有什麼見教?“
李霆愣了一愣,張了張嘴,連忙抖擻精神:“……山東或可一去。不過,我還有個問題。”
“請講。”
“你怎麼能確定,楊安兒即將啟程回返山東?你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
關於楊安兒的動向,其實是從郭寧數日前那場大夢中來。夢中,郭寧曾經簡單掃過相關的史書,由此知道楊安兒自北疆折返山東,鬧出絕大的聲勢。惜乎宋金以後乃是蒙古的大元得了天下,並無一個皇帝姓楊,可見楊安兒的結局大抵不妙。
知道了這些,轉而推算此世情形,尋找楊安兒預備回返山東的跡象,倒也不難。
郭寧沉默了一會兒,道:“中都那邊,去年就頒下了收束潰兵、整頓差發前線的命令。安州、安肅州到涿州南部一線,卻始終沒什麼動靜。安州和安肅州,是因為徒單刺史和蕭好胡各有心思,以致遷延。而涿州南部的安定,則是因為楊安兒尚在盤算下一步的動向,不願多生事端。不過……”
郭寧伸手在地圖上重重一點:“楊安兒一旦下了決心,就會打著朝廷的旗號四處用兵,以此來籌集糧秣物資,充實武備,糾合人馬部眾。李二郎,你在五官澱那邊,可曾聽到什麼風聲?”
李霆皺了皺眉。這幾日裡,他真不曾特別注意涿州方向,可要說風聲……
就在李霆思忖的同時,涿州定興縣。
披甲士卒正絡繹自城門中出外,還有騎兵馳騁而出。
城外的坡地高處,一名眼神銳利的灰袍中年人向身旁幾名將校沉聲道:“我等了他們兩個月!兩個月還難下決斷,自取死路,怨的誰來?這次我們不再耽擱了,要儘快將之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