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今天又要麻煩兩位了。”兒島向兩人鞠了一躬,笑著說道。

辰己兩人回禮,辰己笑著說道:“應該的,反倒是我們最近都麻煩您了。”

兒島連連擺手:“沒有的事,您這邊參加了那麼多低次序的live,著實給年輕藝人們帶來了不少幫助呢。我才該謝謝您。”

藤原感嘆道:“啊,不愧是搞笑界的聖女,思考的起點居然是這個嗎?愛了愛了。”

辰己拍了下他的頭,兒島則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鞠了一躬。

說兒島氣奈是新時代搞笑界幕後的聖母貞德,真的完全不誇張。

她開頭只是一個特別純粹的搞笑愛好者。

她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集體生活的疏離者,唯一的朋友就是電視上的綜藝節目。看著那些厲害的搞笑藝人在節目上肆意搞怪,引發觀眾的笑聲海洋。她心生憧憬,為了進一步瞭解搞笑這個事業,最終走向了live現場。然後靠此開始逐漸認識了不少搞笑藝人和自己的同好者們。

於是兒島時代拉開了序幕。

在兒島建立Kpro之前,除了吉本有常駐的劇場外,其他事務所基本就是以月為週期組織一次live。而且事務所之間是沒有串場表演這一說的,都是各顧各家。

很多若手藝人除了自家live外,如果沒有拉幫結派組織live的自立能力,就沒有出演機會了。

當時22歲,已經在搞笑同好會活動了7年的兒島認知到了這一點,作為深愛搞笑這份事業的她,決定為此做出改變。

她建立了KPRO。

事實上,只要你在一個圈子裡混得久了,又主動地去接觸一些人力物力方面的關係資源,再加上足夠拼命,你的成功機率絕對會很大。

她首先是和同好會的各位聯絡了所有她熟知的劇場找出空閒的檔期,然後拉著音響、麥克等裝置,在東京的各大區裡奔波,進行賣票、策劃及組織等舞臺幕後活動。

雖然工作很繁瑣,這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還是邀請藝人。

當時因為不同事務所是競爭關係,互不來往是常態,兒島一家一家的去拜訪,但面對改變選擇保守觀望算是一種霓虹的社會慣性。

不過有些藝人看出了兒島做這件事的可貴,比如笨蛋節奏,在他的幫助下,讓兒島第一次請到了當時搞笑藝人的中堅們一起舉行了一場跨事務所的聯合live。這場live讓事務所們看到了這種拉盤式live成功的可能性,才開始逐漸釋放藝人參加KPRO組織的live。

時至今日,KRPO已經從一週勉強舉辦1次的半正式組織,質變為年舉辦1000場演出、每日至少3場公演的現象級活動公司了。

“這是今天的臺本,還請兩位過目,主題是‘他的妻子有問題’,我們會在上臺的藝人身邊放一個玩偶,大家都要把這玩偶認知為自己的妻子,臺下的觀眾會依次提問藝人關於玩偶的問題,我們事前已經和觀眾們說了,只要能讓藝人在對話中露出他妻子是矽膠的馬腳,我們就會奉上小禮品,所以。。”

現場的搞笑藝人們都忍不住笑了。

兒島笑著說道:“那麼,今天的MC是‘恩返的猴子’組合的次島君,他是第一次主持,還請大家多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