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協爺爺老伴七年前去世了,現在獨居的狀態,和家人也基本不聯絡。性子上變得有些孤僻了。”

看美奈實不放心的瞥了眼還沒走遠的老者,石垣導演補充了一句:“也比較耳背,我們上去吧。”

二樓是個閣樓,層高不高,為了觀眾席空間大一點,主舞臺都是靠牆佈置的,基本上如果你身高在180厘米以上的,你墊個腳估計頭就碰在坡型屋頂的斜樑上了。

現在在舞臺上表演漫才的裝傻役就是一米八幾的身高,此時正活力四射地歪頭裝著傻,有種別樣的滑稽。

舞臺很小,就夠兩個人在三步內活動,相對的“觀眾席”就比較寬敞了,在27多帖(70平方米)的空間中,辰己數了下坐墊數量,一共22個坐墊席位(樓梯區域和邊角無光的地方未設定)。觀眾們席位的活動區域還算寬敞,這個佈局明顯經過進行考量的。

閣樓就一個長條LED燈,整個房間比較昏暗,舞臺周遭掛了些昏黃的繩燈,勉強能讓觀眾看清舞臺上演員的表情。

臺上的演員率先發現了上來的辰己和美奈實,就像被注入燃料般以更加誇張的表情及更高亢的聲線進行表演,以致於走形變聲的拉胯如期而至。

現場不得不暫停了一會兒。

因為兩人安排的坐席是在最前排,現場的觀眾看到兩人到場後都騷動起來,來自於國家文化的剋制讓他們沒有過來打擾,但是窸窸窣窣的聲音還是不絕於耳,很影響對於臺上表演的視聽。

辰己看臺上的人開始緊張到聲音顫抖,站了起來喊了個停,然後面對觀眾柔聲說道:“大家還請稍安勿躁,待演出結束後我們還有機會交流,現在我們還是關注舞臺上的人表演,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辰己回身對舞臺上的表演的若手後輩們鼓勵了幾句,幫他們梳理了一下剛才出錯的段子流程,從比較順暢的地方重新開始。

“現在的你還有大前輩的風範哦。”辰己一坐下來,美奈實就湊過來輕笑著低語了一句。

辰己淡然地說道:“經歷過,我也在惡劣的環境中表演過,犯過比他們更嚴重的失誤呢。”

美奈實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不過也沒多問,扭頭看向舞臺。

臺上這組漫才師中規中矩,嚴格來說,還是稚嫩的。

兩人的語調都算不平穩,語氣的波動也有些聲音,在舞臺上和觀眾的互動不合時宜,接梗拋梗的時機頓挫感比較強烈,整體的漫才顯得比較割裂,生活場景類的漫才笑點也不算特別出彩。。。

但是他們表演得非常投入,眼裡的神采也格外生動。

巨人師匠說過:“只感動自己的漫才不是好漫才。觀眾沒有共鳴的不是作品。”但不可否認,沒有這份投入和熱愛,漫才這種需要長期契合磨鍊的藝術,是無法呈現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的。

熱愛漫才這個事業的若手千千萬萬,但最後能走上大舞臺的,實力和時運,缺一不可。

時運甚至偶爾會超過實力。

但是他們還年輕,還在追夢可以不計成本的年齡,一切都是未定數,這才是最美好的。

他們略顯磕巴地結束表演時,辰己是鼓掌最大聲的那個人。

他甚至歡呼了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