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元嬰之上,六階丹鼎(第2/3頁)
章節報錯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門前寫了一偈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弘忍知道後,“遂喚秀上座於堂內“,說是“汝作此偈,見即未到“,“若覓無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數日,作不得。“
後六祖惠能大師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由此,惠能大師繼承五祖弘忍衣法,稟為六代。
但神秀的那首“無相偈“,使他失去作為弘忍繼承人的資格,卻成為北宗一派的開山祖。由於神秀強調“時時勤拂拭“,後人以其主張“拂塵看淨“,稱之為“漸修派“。
而六祖惠能一派,則因直接把握住“見性成佛“的關鍵,被稱為“頓悟派“。
世人皆覺得“頓悟派“高明過“漸修派“,但事實上,在修行一道,絕大多數人更加適合漸修派,只因得道容易,養道艱難。
這一夜,張烈以自身無漏無缺,真如不動的精氣神凝聚歸一,在體內進一步凝聚提純自身金丹!
增其精純,加持靈性,因此那金丹所綻放的光華雖然並不強烈,但那每一絲,每一縷的金光當中,都蘊含著一種定乾坤,鎖元氣,天地不移,山水不改,如同定海神針一樣,無比沉重無比的鎮壓力量。
當張烈精神漸漸醒轉的時候,他看了看自己身軀四周的那些微塵的覆蓋,就大概判斷出,自己入定靜修了大約幾個月時光。
“如果現在凝成的的確是混元龍血丹,那麼現在我的修為經過這次際遇,應該能夠提升到兩到三層了,只要丹藥、靈氣之力補充的上的話。”
現在因為張烈處於虛丹狀態之下,金丹一層法力修為無法提升,但是已經提升的境界感悟,卻並不會因此稍有下降。
待虛丹凝實後,法力修為的增長也會比在正常狀態下更快上許多。
又略略定神,略作吐納修煉,流轉法力,然後張烈方才下了法臺,取出乾坤袋,在數月前購買到的那些靈物當中,找到了一隻小鼎。
這是一樽灰撲撲的三足小鼎,這隻小鼎看上去灰不溜秋的,但是卻非常圓潤,有一絲奇特的神韻流轉著,只是不是高階修士全神關注的話,極難察覺。
就算是張烈自身,也是先以昊天法目觀察到了它的靈光溢散,方才察覺的,嚴格來講應當算是後知後覺。
因為修煉太陰玉冊劫滅法目的經驗積累,張烈修煉昊天法目主修一個觀字,除此之外,一概不修。
他修煉劫滅法目,本就是為了修煉昊天法目積累經驗的,現在晉升金丹境界可以修煉昊天法目後,劫滅法目就轉交給雲夢瑤了,張烈已經不再修行,算是法器亦或器靈神通。
三足小鼎之上,觀之並無痕跡,撫之卻不光滑,張烈沉吟了片刻,然後將之輕輕拋起,他的雙手當中法訣變換,最後捏成一個法決向前一指,一道尺粗的金光沖霄而起,灌注入三足小鼎之內。
此時此刻,就可以看出這隻小鼎的不凡了,普通低中階法器,被張烈這無比精純無比渾厚的法力灌注,登時就會崩壞器毀,而這隻三足小鼎卻輕而易舉的承受住了,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虛空中緩緩旋轉,隱隱發出嗡鳴作響。
半日的時間,就連張烈都已經感到自身有些法力不繼之時。
以那三足小鼎為中心,擴散開一片的銘文虛影。
這些虛影之上記述的是瀚海界的文字,瀚海界的文字本就脫胎於玄黃世界。
就好像上一世中國人去日本,即便沒學過日文很多東西也能看明白個七七八八一樣,更何況修士學習能力要比凡人強大得多,張烈早就已然學熟學通了瀚海界的文字。
此時此刻閱讀起來,並無感到艱深晦澀之處。
“丹鼎遺冊!?”
大概閱讀一遍之後,張烈終於知道手中小鼎的來歷了,原來,這是玄陽海域昔日兩大元嬰宗門之一丹鼎宗的遺產:六階丹鼎迷天鼎。
因為是六階丹鼎,所以才幾乎把張烈抽乾了,才稍稍將之激發,要知道張烈一身法力遠高於同階金丹一層修士,而正常的金丹一層修士,是根本無法啟用此鼎的。
不僅僅是這隻六階煉丹鼎而已,此鼎的上一任主人,是丹鼎宗兩大元嬰真君之一,頂門立戶的六階煉丹大宗師,隨著宗門前線的潰敗,他心中已然自知絕無幸理,因此將丹鼎宗的煉丹傳承以及自己一身丹道絕學,盡付於此寶鼎之上。
只是誰也不知道,是經歷了怎樣的奇遇波折,讓這隻寶鼎,最後落到了北燕城一個二倒攤販的手上,最終又落到了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