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天遁殺劍,化血煉法(求收藏,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五嶺山本身就是靈氣充沛之地,又是丹陽宮與影魔教兩宗對峙區域,被蕭山真人鎮守此地數百年,組成七條四階靈脈,拱衛紅蓮洞府。
而紅蓮洞府本身的護山大陣,並不會比丹陽宮宗門護山大陣來得更容易攻克,再與七條四階靈脈呈現互為犄角之勢,彼此呼應,整個防禦陣勢猶如銅城鐵壁。
就是憑藉這樣的地利,再加上整個丹陽宮宗門力量全盤壓上,方才可以北拒以影魔教為首的北十七宗五年,不落下風。
防守的一方藉助地利總是比進攻的一方更有優勢的,數位紫府修士躲避在護山陣法裡面,就算是金丹真人修士也不敢硬闖,高階修士陷入大陣當中身死道消,這種事在通玄界可謂是古今有之。
大型群山五嶺山內土壘山一役,張烈連殺北十七宗二十九位修士,其中有九人是紫府修士,做完這件事後,張烈也知道北十七宗不會再跟自己講究金丹真人修士不會對下階修士輕易出手的隱性規則,立刻警覺無比的遁逃回己方七條靈脈,休養生息,避過風頭。
剛極易折,強極則辱,張烈本身也並不想在本宗眾修士之間風頭過盛,經過這樣一場戰役,偽裝身負重傷納影藏形閉關十年,才更符合大家的心理預期。
四階靈脈之內,山峰之間,一名年輕道人盤膝吐納煉氣,溫養著自己面前的靈幡。
太陰白骨幡當中隱藏著一股劍氣,幡中藏劍,劍在幡中,張烈早就察覺到這一點了,也漸漸明白了玄月教魔修的設計,以太陰白骨幡統御陰靈眾鬼,修博,以其中這口孕養的劍氣修純,太陰白骨幡早就已經可以晉升五階法器,從入手的那一日起,它的祭煉就已經趨於圓滿了,只是張烈一直都有意識得壓制著它。
因為他要在這個過程中,向那劍氣之內打入自己所修煉的道法:太昊金章·斬魔飛劍。
“太陰白骨幡是憑藉殺戮眾生,遊走於幽冥地獄間,養出一口蘊含驚人殺戮毀滅意境的劍器,的確是很厲害了,但比之斬魔飛劍,卻還是失之於道法天成。”
“我要結合天殺、地殺、人殺,無邊殺意凝成此劍,比之單純的殺戮眾生,毫無疑問要威力更強。”
心中這樣思索著,坐於崖邊的道人雙手控印轉訣,形成一枚枚符篆不斷凝聚,而後被其接連打入面前的太陰白骨幡。
按照太陰玉冊上原有的設計,這口幡中殺劍僅是人殺之劍,而張烈卻要藉助斬魔飛劍的道法,培養出一口三殺之劍,這樣的設計固然是令威力激增了,可是讓煉製難度也同比提升。
如果沒有玄月教一眾魔修,已經事先打下極好的根基,就算張烈,他也並不敢抱有如此狂妄的想法,現在卻是順勢而為,玄月教一眾魔修打基礎,張烈求精進。
五嶺山紅蓮洞府之外,七條四階靈脈,作為蕭山真人的十四弟子,張烈有資格獨領其中一條,本來他還有些資歷太淺,功勳不足,但是經過這五年宗門戰爭後,這方面的短板也補上了。
但張烈並沒有選擇這七條四階靈脈中的任何一條,僅僅只是要求了寄居的許可權——這些靈脈之上都有盤踞已久的宗門家族,與其這個時候爭,不如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張烈的不爭,讓那些佔據靈脈的家族都對其好感上升,各自劃出一片洞府區域,讓張烈擁有了永久居住許可權。
這段時間張烈居住在元澤峰的靈脈內,因為與元澤峰的李家修士較為相熟,同時也是因為元澤峰上有地火陰脈,可以藉助地火之力。
花費數日時間,將大量的斬魔飛劍符篆打入太陰白骨幡之內後,靈幡震動不休,似乎難以負荷其中的氣機轉化。
張烈見此站立起身,將靈幡留在山峰之上,承受蒼天氣機,在施展道法之前他是已反覆推演過的,兩種劍器的內部符篆體系雖有衝突,但絕對不至於無法負荷。
將太陰飛劍煉化為斬魔飛劍,這是自身以太昊金章道法吞噬融合太陰玉冊道法的必然途徑,哪怕將那口飛劍煉廢了,譭棄這件本命法器,自身也絕不能後退,否則就是本心當中認為自身所傳承的太昊道統,不及太陰玉冊道法。那時,道行大損都是輕的。
走下懸崖踏上虛空,腳下自生出五色雲氣,張烈在這雲氣承載之下,向下方飛遁,來到山體內的一處石洞當中。
石洞內簡陋粗糙,似是剛剛開鑿出來沒有多久,地面下陷成多處一丈方圓的坑穴,一尺三分三,坑內血肉狼藉,濃濁的血液正微微鼓漲翻滾,彷佛這地下有薪柴燃燒,而這裡是一鍋將開的血肉羹湯。
這樣的血坑,石洞內足足有十三處之多,其中最中央處的那處徑三丈,裡面正以血湯沸煮著天煞魔屍。
十三血坑,此為古魔道法化血煉法!
雖然之前一直都告誡自己,魔法邪術僅僅是用,不可沉迷,但是在實戰當中實證過天煞魔屍的威力後,張烈也不得不讚嘆古魔道法的奇詭兇異絕倫威力。
剛好在造化魔經當中,有關於化血煉法的記載,而其中最核心的十二具紫府境修士屍體,經土壘山一役後自己已經湊足。
化血煉法建立十三座血坑以地火為基,以高階修士屍體為柴,憑精妙禁法聯結元氣,使精純屍道元息在這十三座血坑內互通往來,對於培育煉屍元氣別有奇效!
“一方面,我要藉助這煉屍之術,提前感受金丹大道,借他山之石攻玉增加自身道法積累。另一個方面,從今日起我誦讀太昊金章的時間要再增加一個時辰,避免沉迷魔道不可自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張烈雖然修煉魔法,貪圖魔功威力,但他心中非常清楚,正道是以前期的忍耐苦修換取日後道途上的一日千里再無瓶頸天塹,魔道則是以前期的一日千里,導致後期道途每一日均可能面對難以逾越的鴻溝。
就如人登山,正道行走于山道百轉千回,卻終究有路可尋,魔道行於絕壁直上直下,不繞彎路,可是行於半途卻極有可能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張烈心中清楚其中道理,但是懸在自己頭頂上的第三次魔劫,宗門戰爭來自於北十七宗的壓力,讓他在此時此刻也不得不兵行險招,以期能盤活全域性。
“第三次魔劫,比第二次魔劫至少強出一倍。我若是不修成金丹必定是過不去的,現在想要解決此劫只有兩個方法,要麼找到外劫不斷疊加的根源,直接剪除隱端。要麼將天煞魔屍在最後關頭修成金丹屍王,讓它去替我頂劫……蕭師渡劫,應當就是這幾年的時間了,我不可能脫身離去,那麼就先準備這第二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