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目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沒錯。
這次兩家北美死對頭會結盟。
其實不單單是為了遊戲分成。
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林木工作室擁有的遊戲引擎——藍星引擎。
自從《突圍》面世,林木工作室這家對於他們來說,相當陌生的工作室便突兀的出現了眼前。
他們先於所有人,推出《突圍》這款遊戲,引領了遊戲畫面的變革。
並在後續短短兩年的時間裡,陸續推出了《突圍》的爆破模式以及大火的《Battle Royale》。
還在前些日子,做出了一款帶有實驗性質,畫面同樣一流,讓北美很多權威遊戲媒體都交口稱讚的《陰影》。
林木工作室推出的這些遊戲,無論遊戲性還是畫面,都無可挑剔。
最重要的是。
做得快。
快得離譜。
快得連北美兩家最大電子遊戲公司都要羨慕的程度。
而最開始《突圍》釋出時,林瑤稍微披露了一些藍星引擎的細節,雖然不多,但易用性是當時林瑤強調的點。
普通玩家看過,可能就忘了,並不會在意。
但作為北美最大的兩家遊戲廠商,他們沒忘,甚至在看到《突圍》的品質後,一度想要推翻現有遊戲專案,先投資研發一款適合自己的遊戲引擎,重做自家遊戲。
因為林瑤的介紹,真的很讓人心動。
但研發遊戲引擎的路。
比他們想象中要來得困難,投資也比他們想象中要來得大。
最終眼看林木工作室動作不停,持續不斷的重新整理著玩家對遊戲畫面的瞭解,自己卻還沒有正式推出一款擁有新世代畫面的遊戲,只能作罷。
先把對標《突圍》的遊戲做出來再說。
不過看著自己家的遊戲製作週期,動輒一兩年起步,而林木工作室在《突圍》之後,卻不停的推出新遊戲。
弗蘭克和霍金斯都很不甘心,並且下意識的把林木工作室這兩年如此快推出遊戲的功勞,全都歸結於了他們那神秘的藍星引擎……
不然呢?
總不能是自己公司不如人吧?
自己公司可是北美最大的遊戲公司,市值百億啊。
出於這樣的想法。
加上游戲畫面變革後,遊戲的製作成本開始呈指線上漲。
在吉伯公司弗蘭克的提議下,幾家歐美最大的遊戲公司,便結成了暫時同盟。
首先是遊戲漲價,以應對製作成本上漲。
這點沒什麼好說的,雖然玩家不滿,但全部遊戲公司都漲,玩家們不滿也只能接受了。
另外一件事,則是在遊戲漲價的基礎上,再研究怎麼降低遊戲的製作成本和製作週期。
最後他們討論過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遊戲引擎。
因為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面前——來自東方的林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