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章 真正的目標(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獨立團衝鋒的時候,聯邦的遠端火力一直在進行支援。
藉助於機甲的視角,以及軍事衛星、高空無人偵察機,還有超遠端雷達等等,那些帝國的火力輸出平臺、作戰單位,只要出現在偵察探測的範圍內,或者是對獨立團開火,聯邦就能夠在第一時間確定其精確座標,而後進行無情的火力打擊。
帝國的反導武器系統,因為沒有制空權的原因,攔截的成功率並不高,只能藉助於掩體的優勢硬抗。
在帝國看來,聯邦的火力配額遠遠不如它們,只要撐過了一段時間,打掉了獨立團,那聯邦就會因為這非常冒失的一戰而損失慘重。
可來自於天空四面八方的那些聯邦火力,在今天就像是無窮無盡一樣,竟然有一種飽和式覆蓋打擊的感覺。
因為這一戰,西部戰區已經做好了打掉一個月火力配額的準備,甚至是打掉更多也在所不惜。
同樣的,聯邦對西部戰區的遠端火力支援,也有一種不計成本的感覺。
獨立團殺穿這條峽谷,對於聯邦來說是具有極大戰略價值的,哪怕是獨立團一架帝國機甲都沒有擊破,甚至是在衝鋒過程中折損過半,只要獨立團能夠順利穿過這條居中的峽谷,那就是無可爭議的成功。
關鍵就在於帝國躍遷基地的位置,就像是曾經帝國不計代價的,想要獲取聯邦六號、五號基地的精確座標一樣。
說是機甲為王的時代,可真正能夠一錘定音的,還是類似於小尹萬那樣的核武器。
而想要讓核武器的威能最有效的發揮出來,攻擊目標的精確座標的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很早之前就知道聯邦有核武器的帝國,最重要的躍遷基地又怎麼可能沒有防核打擊的能力呢?
獨立團在帝國的火力轟擊中,在聯邦的火力掩護下,形如一道金屬洪流,在峽谷之中持續突進。
帝國佈置的第二道防線,和之前的第一道防線一樣,只有部分兵力遭遇到了獨立團的攻擊,那些想要堵截獨立團行進方向的兵力,只是和獨立團打了個照面,就只能看見獨立團帶起的橘紅色塵土。
追擊開始。
之前被殺穿的第一道防線的機甲兵團,一直在追擊的過程中,因為第二道防線的阻礙,原本追不上獨立團的它們,已經和第二道防線的機甲兵團完成了匯合。
風雨再度襲來。
“七十五公里。”
“準備作戰。”
已經行至峽谷中段位置的獨立團,在被追擊的過程中,又遭遇了帝國組織起來的第三道臨時防線。
和之前兩道防線相比,這道防線的兵力佈置要更為全面,雖然機甲的數量因為獨立團的行動過於突然,來不及調動更多所以沒有明顯的增加。
可那些配合機甲作戰的兵力佈置,卻能夠給獨立團帶來很大的困擾。
如果是純機甲組成的防線,以獨立團的戰力,輕而易舉的就能夠殺穿,而後仗著速度的優勢拉開一定的距離。
可非機甲的作戰單位,想要殺穿的難度就大了很多,比如可移動的堡壘型火力輸出平臺,相比於機甲使用的防護裝甲,這種堡壘的使用的外層防護裝甲在同等厚度的情況下,要弱了不止一個層級。
但問題在於可以用堡壘來形容的它們,防護裝甲實在是太厚了。
不提厚度只談合金強度,都是耍流氓的行為。
就算是普通的生鐵,厚度要是能夠達到幾十米,那核彈也轟不穿。
獨立團的武器雖然都是鎢鋼金材質,破甲能力無雙,作為機甲用的主武器,長度一般都在三米以上。
結合機甲核心引擎帶來的強大力量,理論上,可以輕而易舉的破開這些堡壘的外層裝甲。
可破開不代表能夠摧毀,相比於破開機甲的裝甲,就能夠直接用武器貫入其駕駛艙實現擊破,刺入了堡壘的那些武器,哪有那麼容易擊殺內部的帝國士兵呢?
攻擊堡壘的過程中,機甲的機動能力就相當於是短暫消失,成為靶子一樣的存在之後,帝國的那些兵力又怎麼可能放過擊破的機會呢?
獨立團和第三道防線正面遭遇之前,聯邦的火力打擊已經不遺餘力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