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軍圍在大淩河東岸的是隸屬於東進兵團的新一鎮,該鎮就是兵團司令長官王福在保定組建的直隸新軍三鎮之一。

保定新軍三鎮同天津新軍兩鎮有一個區別於其它部隊的鮮明特徵,那就是官兵的帽子、上身和褲子都是紅顏色。

當初組建直隸新軍時,賈六便要求新軍的軍服必須以鮮豔為基調,因為新軍的訓練標準是按照純火槍時代的火槍部隊制定的。

不能說是完全的列強軍隊,應該說是典型的列強軍隊。

儘管燧發銃已經批次準備部隊,但這種武器依舊不能稱為槍,無論射程還是精準度都較槍差得很遠,因此需要步兵在戰場上以佇列方式集中,以便向敵軍發射密集火力以提高殺傷效率。

火銃的射程近必須導致雙方交戰距離也很近,敵軍很容易近身,如此就會造成敵我混雜難以識別的問題,所以己方步兵最好穿著顏色較為鮮豔的服裝以便互相識別,否則很容易會發生誤射事件。

在此基礎上,賈六當初給新軍制定的軍服顏色是以藍色、黑色為主。

但王福接任直隸提督全權負責新軍建設後,在幾次小規模排槍演習後,認為黑色不適宜作為軍服,因為天氣炎熱的話黑色軍服會成為官兵的噩夢。

藍色雖然沒有吸熱散熱問題,但作為軍隊制服顏色著實有點彆扭,故而王福將新軍兵服統一改為紅色。

同時要求軍官必須在帽子上插一根紅色羽毛,如此可以方便士兵辯別己方指揮人員,也可以作為一種榮譽讓軍官們產生歸屬感。

類似單眼花翎、黃馬褂的作用。

賈六同意王福的改進,對於軍官帽子插鳥毛也無所謂,因為狙擊手至少還得一百年才能冒出來。

新一鎮的統制安木並非章佳老富的次子安木,而是跟隨賈六時間最長的安保隊長,也是索倫出身的高階將領之一。

渡過大淩河後,安木同參謀長官、四川綠營出身的蔣標商定,由安木率步兵主力在前,蔣標領炮兵、輜重和鎮直屬騎兵營在後。

凌晨時分,統制與參謀長官以及鎮所轄各協標統、團管帶用兵部配發的制式懷錶核對了時間後,七千餘官兵就摸黑向十三山方向推進。

根據第二軍昨日黃昏發來的情報顯示,滿蒙聯軍已經發現從錦州東出大淩河的新一鎮,因此不排除新一鎮東進途中會遭到滿蒙聯軍騎兵部隊的襲擊。

對於有可能的襲擊,安木和蔣標制定了甲、乙兩套方案。

半個時辰後,前方發現滿蒙騎兵。

總兵力一萬六千餘,除五千多滿八旗兵外,皆是來自漠南蒙古各部的騎兵,統帥是科爾沁部的卓裡克圖親王恭格拉布坦。

滿蒙聯軍對十三山地區的攻擊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戰果,因此在探馬發現錦州那邊又有一支偽軍渡過大淩河後準備增援十三山地區偽軍後,盛京將軍弘晌果斷決定先殲滅這支渡河而來的偽軍,因為這支偽軍兵力只有數千。

若能予以重創,必將動搖十三山地區偽軍的軍心士氣。

發現敵人後,安木果斷下令就地結陣,未過多久,滿蒙騎兵就向新一鎮發起了進攻。

面對新一鎮猛烈的排槍射擊,滿蒙騎兵毫不畏懼,一批一批衝擊。

戰至上午九時,滿蒙騎兵發現新一鎮前隊和後隊之間有空隙,遂趁機衝入,一度突破新一鎮防線。關鍵時候,兵團緊急部署調配在新一鎮的200多挺“賈特靈”連發銃發揮巨大作用。

此銃能夠一次性發射48次,雖然存在各種問題,但無疑是維新軍配備最好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