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就是個二道販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天津的八旗水師又早被賈六裁撤,現時剩下的是位於京口(鎮江)、乍浦(杭州)以及福州和廣州的兩支八旗水師。
因此綠營水師才是大清海防主力,主要為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這四省,總兵力達十萬人,有大小戰船700多艘。
現下,除江蘇綠營水師名義上服從維新朝廷中央,廣東、福建、浙江三省的水師由於種種原因應屬“地方武裝”。
其中,福建綠營水師遭到楊遇春率領的黑旗軍重創,現時已經無法出海作戰,龜縮在福建沿海地區。
浙江綠營水師在定海一戰也遭到黑旗軍打擊,雖然主力尚存,但由於避戰畏戰思想嚴重,再加上浙江巡撫和杭州將軍不和,使得浙江綠營水師現時就像個沒了爹媽的孩子無人問津。
獨廣東水師現在儲存完整,算是大清現存建制及實力最強的海上作戰部隊,兵部資料表明廣東水師有一萬七千餘人,大小炮船200餘艘。
對於江蘇水師部隊,賈六意以朝廷名義將江蘇水師同天津水師合二為一,另外調入北方沿海一些類似警備性質的地方水師力量,整編為北洋水師。
水師指揮部放在山東沿海地區的青島。
浙江、福建、廣東三省水師則計劃同楊遇春麾下的水師整編為南洋水師,水師基地放在福建的廈門或廣東沿海地區。
因此,已經讓熟悉統戰工作的老紀抽調人選秘密南下,開展對三省包括水師在內的文武官員策反工作,在軍事和大義共同輔助下,能夠讓南方的水師官兵重回朝廷懷抱。
這個策反拉攏工作要看到成果,恐怕得幾個月。
“你們要做準備,半年之內水師要擴編到兩萬人...”
扎木爾他們到了後,賈六就直接表明朝廷要擴編北洋水師,並提出“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六條辦法。
練兵自不用多說,簡器自然就是將水師原有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武器淘汰,讓工部給水師打造更多的銅鐵炮。
造船則是在天津開辦北洋造船廠,大規模彷制西洋各國的三桅炮船,另外就是生產鐵甲艦。
不是全鐵製造的戰艦,而是在木質戰船外面包上厚厚鐵甲,用來抵禦攻擊,稱之為裝甲艦可能更合適。
由於沒有蒸汽機,現時打造的鐵甲艦全靠人力驅動,無法持續長時間航行,但短距離衝刺卻是迅捷無比,近海作戰堪稱無敵了。
等到蒸汽機搞出來後,就可以讓鐵甲艦變成無需人力的戰艦。
印象中,英法是在幾十年後才有了蒸汽機驅動的裝甲艦,然後開到中國來給了大清軍民一個大大的震駭。
是謂船堅炮利。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發展過程,西洋各國從蒸汽機誕生、改進,投入民用到軍用,經歷了幾十年時間。
賈六卻將這個時間提前,因為他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去證明某樣必將出現的東西。
蒸汽機已經有了,鋼鐵工業也有了,鐵甲艦的概念也有了,那麼賈六隻需要跟個音樂裁縫似的將已經有了的硬體拼湊在一起就行。
無須證明,無須探索。
這就是穿越者的好處。
說白了,他六皇帝不是偉大的生產研發商,也不是科技的先行者,就是個拼湊組裝的二道販子。
拿來主義的典型應用。
樂觀估計,十年之後中國的海軍就將全面裝備鐵甲艦。
保守估計,最多十五年。
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且順利的話,賈六覺得自己四十大壽時應該會坐在冒著黑煙的鐵甲艦,在諾曼底的海灘眺望偉大的革命老區。
只要在海岸上架上幾百門大炮,就能讓老區為之震驚並屈服的美好時代終於降臨,多麼好的時代啊。
一想就美滋滋。
為了這個美好的帝國時代,賈六在與海軍方面會談結束後,親筆給海軍提字——“建設一支強大的皇家海軍符合帝國發展的趨勢。”
同時給自己的心腹、北洋水師提督扎木爾寫了一張紙條——“皇家海軍只服從於朕及朕的子孫,這一點一百年不許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