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六子來了不納糧(第2/3頁)
章節報錯
然後率先打出“天命維新”大旗,八千多包衣於陣前集體倒戈,高呼:“乾隆已死,維新當立!”
萬餘民夫也在有心人士鼓動下於陣後敲擊飯盆,集體咆孝:“吃他娘,喝他娘,六子來了不納糧!”
此幕震驚八百里!
更像是個導火索,伴隨“嗤嗤”聲,虎槍營倒戈、善撲營倒戈、護軍倒戈...
】
裕郡王亮煥大吃一驚,繼而迅速拿出昨天晚上親手縫製的“鹹於維新”大旗命人掛起。
兵團副司令長官九門提督瑪爾泰見勢不妙,還想挽回局面,遂督所部兵欲彈壓作亂的包衣,結果命令還沒下,就被親兄弟哥斯達尼佳一把抱住,苦苦勸說:“天意如此,吾兄莫與天鬥!”
瑪爾泰部下數十軍官見狀,也集體跪求提督大人為將士性命計,早張反正大旗。
“罷了,罷了!”
自個的親弟弟和部下都不想打,瑪爾泰能如何,只能朝京城方向磕了三個響頭,眼含熱淚說對不起中堂,對不起皇上,對不起大清。
兵團司令長官烏爾希巴蘭又氣又急,但大勢已去憑他一人如何能叫數萬將士重燃鬥志,遂欲奔馬潛回京師。
不想,回京之路被裕郡王亮煥部徹底堵死。
表大爺大全聞表侄尚不肯來歸,竟是親自來勸:“賢侄,血濃於水,自家人不打自家人啊!”
“罷了,罷了!”
烏爾還有什麼好說,向自己的嫡親表大爺投降不丟人。
情況呢,大體就是這個情況。
由於昌平城小,無法入駐幾萬人,因此在內務府大臣金簡和裕郡王亮煥的主持下,安國軍五萬餘將士連同民夫就在城外自個動手修了個大營,然後集體入住大營,乖乖聽從太上皇他老人家的安排,靜侯六皇帝陛下位臨視察,並論功行賞。
昌平事件刺激到了順義方面,第二天順義守將鑲白旗蒙古副都統達達就在城上掛出了維新大旗,至此,京師最後的外圍防禦重鎮完全陷落。
偉大的六皇帝離進入他忠心的京師只差最後一步。
就是過去出個場。
徹底息了弄死大全心思的賈六也是果斷,專列當天就出發前往昌平,並在途中寫了《告京師軍民書》,要求京師立即、馬上開門投降。
安國軍全軍倒戈的訊息也在第一時間傳到了京師。
上至攝政色大爺、理政富大哥,下致退二線的乾隆,都叫這訊息驚得天旋地轉。
王公大臣戚色一片,無不覺末日降臨。
城中儘管還有兩三萬守軍,然此時又誰還有心思堅守到底。
軍機大臣梁國治更是當眾說事已如此,頑抗到底毫無意義,不若由他代表京師軍民出城與維新大帝洽談和平光復事宜。
乾隆聞訊急得不顧海康勸阻,光著腳跑到乾清宮敲響了召叢集臣開會的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