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坐莊似的,吃大放小。

只搞帶頭的,餘者不究的意思。

兩位大老老成持成的意見自是被賈六接受,但深知官僚通病的他,擔心下面的和尚會把自己這個皇帝的洋經念歪,還是親自從龐各莊啟程前往薊州一帶考察。

喪葬用品和一馬車的紙線是隨身帶著的,就是怕路上接到好訊息還得臨時再買,多花錢。

萬事俱備,就差東風了。

.......

薊州所轄的三河縣境內,有三十餘處歸內務府會計司管轄的皇莊。

此地自然成了賈六考察的重點。

所謂皇莊同前明皇莊差不多,就是土地出產作物及賦稅全歸大內所有,與外朝無涉。

用賈六的話講就是皇帝的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據直隸總督楊景素介紹,現由內務府負責的皇莊分關內、關外兩大片區。

關外盛京糧莊正額土地72萬餘畝,打牲烏拉糧莊為3.2萬餘畝,錦州糧莊在雍正四年以前即佔地121萬餘畝,三地合計近200萬畝。

關內畿輔皇莊數量較關外更多,大概有350萬畝左右。

直隸全省良田總畝數是3600萬左右,也就是僅內務府管轄的皇莊約佔直隸全省良田十分之一。

而直隸面積實際為後世四省,其中良田又有一半歸為旗田。

因此分田這件事不僅於整個直隸,於整個北方,乃至整個帝國都有深層次的影響。

陪同考察的阿思哈認為還是應該保留皇莊的,畢竟皇室將來肯定會無限壯大繁衍,沒個私房錢哪能行。

這個道理賈六懂,但他認為土地出產的價值實在是不值一提,與其霸著這麼多土地只供皇室吃吃喝喝,不如分給漢人佃戶使他們有永恆之產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

人心,才是皇室永恆不衰的根本。

有了永恆之產固定收入,才能刺激消費,帶動工商業發展嘛。

當然,賈六沒跟老阿說實話,那就是他早給兒孫規劃了好大一塊蛋糕。

萬億價值的那種。

只要子孫不作死,快活個一兩百年不成問題。

第一個考察的皇莊叫高麗莊。

顧名思議,這個莊子同八旗的高麗營有關係。

大清目前有五萬左右朝鮮籍的旗人、萬餘左右的倭籍旗人,另外還有三千多俄國籍的旗人。

朝鮮籍旗人主要是太祖、太宗時期因歷史原因加入八旗的高麗兵後代;

倭籍旗人是太祖時期徵朝日軍散落在建州,或被俘,或主動加入建州的逃兵後代,太祖皇帝就有一支倭人親兵。

俄籍旗人則是康熙年間被俘的俄國兵後代,這些人又被稱為阿爾巴津人,被編在鑲黃旗滿洲第四參領。

康熙給了這些俄國俘虜極優厚的待遇,軍官一般賜予七品到四品的官銜,士兵同其他旗人一樣都分有房屋、土地,也有鐵桿莊稼。

由於俄國俘虜都是男性,因此康熙又命將監獄中的漢人女犯放出嫁給這些俄國兵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