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鐵拳行動(第1/3頁)
章節報錯
荊襄道臺洪文俊是乾隆二十一年進士出身,做了兩年內閣中書後就外放地方任職,先後在廣西、四川兩地任職,乾隆三十九年遷升荊襄道臺。
道臺原是前明布政使司衙門左右參政,品級從三品,於一省僅次於巡撫、佈政,可謂位高權重。
洪文俊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漢官能升任道臺,於一眾漢官當中已屬難得,真正是出類拔萃了。
乾隆四十年湖廣鬧賊亂後,洪文俊臨危不懼,積極配合巡撫鄭大進籌集糧草、招募鄉勇團練與番兵對抗。
】
有次番兵糾集了千人之眾攻打當陽縣城,時在城中的洪文俊將欲棄城而逃的知縣丁某當眾斬殺,之後領著城中軍民與番兵殊死搏鬥,浴血奮戰數日,終是成功擊退番兵保住當陽城。
後為防百姓通賊,洪文俊更是施出重典,於地方施行連坐法。
即一人投賊,一家皆殺;
一家投賊,一甲皆殺;
一甲投賊,一保皆殺。
更令地方嚴查會社結道,凡發現三人以上非親非故聚會者,一律抓捕下獄。
如此殘酷法令下,縱是賊兵席捲湖廣,攻荊州,佔武昌,洪文俊治下的荊門州、襄陽府除個別地區外,大部仍由清軍牢牢控制。
湖北巡撫鄭大進有感洪文俊治理有方,守土有功,特意向時任湖廣總督陳輝祖保薦其為按察使,未想沒等到總督大人上書朝廷為洪文俊請功,倒是傳來總督大人投敵的訊息。
此後湖北形勢大壞,賊軍挾大勝定西將軍豐升額之勢橫掃湖北,洪文俊再是治理有方也不過一介文官,最終只得跟巡撫鄭大進逃到了襄陽。
好在危急危頭,和碩睿親王率大軍及時抵達襄陽,並一舉扭轉戰局。
前襄陽知府因窩藏北逃旗人畏罪自殺後,鄭大進讓洪文俊先兼著襄陽知府一職,任上除完成巡撫衙門下派的徵糧徵草任務外,還於各縣編練了不少鄉勇,另外帶頭向襄陽城中的富戶勸捐,募得白銀十幾萬兩,大大緩解了湖廣前線的糧荒、錢荒。
和碩睿親王問湖北巡撫省內哪些官員可用時,鄭撫臺列的第一人就是洪文俊。
聽了洪文俊諸般事蹟後,睿親王大喜過望,言稱待收取武昌後便向朝廷舉薦洪文俊出任空缺的湖北佈政一職。
不久,發生履親王奪睿親王兵權的“真假王事件”,這一事件又被稱為“大小王事件”。
大王者,和碩睿親王也。
小王者,履親王也。
睿親王貴為帽子王,自當為大。
履親王縱貴為皇帝之子,然從本支出繼,自當為小。
“大小王”事件從起初的各方通電、互相指責迅速演變為雙方的一場大戰。
在此過程中,洪文俊作為兼任襄陽知府的荊襄道臺,旗幟鮮明的站在了“大王”陣營,並積極為睿親王所屬部隊提供糧草,更動員民夫幫助睿親王所屬部隊拉運火炮等大型輜重,還發動百姓為到前線抗敵的部隊做“勝利餅”。
睿親王牛心寨全殲履親王部的捷報傳到襄陽後,舉城歡慶,洪文俊更是激動的與左右道:“國本之爭終塵埃落定,百年輪迴,大清終屬睿親王也。”
言下之意取得大勝的睿親王用不了多久就會登基稱帝,從而率領全國軍民共同討伐那竊國大盜陳家洛。
果不其然,幾天後就傳來睿親王軍前稱帝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