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取朕大刀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闊以,此定國之策也!”
身為岳父兼兄長同時位居湖廣總督高位的老博,作為六子以下第一人,贊成老阿開除四帝的意見。
理論上沒問題,執行起來也沒問題。
入關後的大清皇帝寶座,本來就應該是多爾袞坐。
多爾袞也是大清的義皇帝!
這一點,是八旗上下直到現在也普遍承認的事實。
並且,八旗軍民對多爾袞這個義皇帝的同情,並不弱於宋代軍民對太祖皇帝的同情。
如此,作為多爾袞這個睿親王的直系繼承人,他的六子賢弟當然是大清皇位當仁不讓的第一繼承人。
八旗軍民哪怕不支援,也肯定不會反對。
這就夠了。
那麼,有可能的反對力量就只能是宗室實力派了。
目前,宗室實力派的代表人物為五王兩將軍。
“五王”者,睿親王世凱、安親王色痕圖、信郡王淳穎、怡親王弘曉、恆親王弘晊。
睿親王這邊自不用說,除了擁有鐵桿四省支援外,還掌握不低於十萬人的武裝部隊,又得到了陝西、甘肅、山西、江蘇、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份的支援。
可以說是大清第一實力派。
雖然各省的支援或多或少存在問題,甚至還有潛在分裂危險,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省份現在支援誰。
形式上統一所帶來的大義,那也是大大的義。
安親王作為宮亂三叛徒之一,目前能夠調動的部隊至少有二十個團三萬人左右。
其次子烏爾希巴蘭現在就帶著十個團的中央軍上萬人盤踞在德安府。
加上有可能同陝甘總督勒爾謹達成密約,因此,實力排名於宗室中僅次於他的大表侄。
不過要是賈六能夠解決掉烏二表哥這十個團,安親王縱使有京城加成,排名肯定會下跌。
信郡王淳穎是賈六的大舅子,其雖然沒有同安親王一樣掌握兵權,由於歷史原因,這個大舅子對下五旗的兩藍旗影響很大。
下五旗滿洲包括蒙八旗由於滿城不祥事件,對乾隆保有敵意,並自發形成了一股不低於三萬人左右的武裝力量,和漢軍八旗組成的前鋒營一樣都是京城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雖然下五旗滿洲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乾隆,但只要這支武裝力量無法為乾隆所用,乾隆即便接手了老富留下的部隊,也沒法以武力實現京師的統一。
如今京師的局面就是這個各自力量所形成的。
如果將兩藍旗算作淳穎的力量,兩紅旗便是怡親王弘曉的勢力,鑲白旗則當屬於恆親王弘晊一系。
蒙八旗那邊大抵就是各依各王,一盤散沙。
老博基本可以確定,一旦他六子賢弟登基訊息傳到京師,淳穎作為大舅哥,不可能站出來反對的。
安親王的祖上是嶽樂,嶽樂的阿瑪又是被皇太極搞的死去活來的阿巴泰,所以縱是安親王有別的想法,對於全盤否定順治一系,多半也會不說話。
如此,實力派五王中,就只有怡親王、恆親王站在了大清軍民的對立面。
但這兩王實力加一塊,還趕不上安親王,且被圍在京師,你防我,我防你的,很難有什麼大動作。
五王以外,宗室目前握有兵權的兩位將軍,一個就是盛京將軍弘響,其父允禔是康熙的長子,因用魘術詛咒廢太子之事被圈禁至死。
情報表明,作為關外三將軍之首,弘響能夠調動的八旗兵將近兩萬人。
如果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唯他馬首是瞻,其能指揮的八旗兵就有四萬人左右。
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而且關外八旗兵再怎麼廢也比關內的中央軍強。
所以必須引起重視。
但是有一個利於己方的優勢,那就是乾隆不是先帝之子已經是深入人心,縱是弘響腦子想不開帶兵要保乾隆,黑龍江和吉林方面也未必肯跟他這麼幹。
再者,關外八旗本身就對朝廷離心離德。
底層旗民自認為被大清拋棄的存在,對大清只有埋怨沒有感恩戴德。
而在關內皇帝眼中,這些留在關外的下五旗賤民則屬於披甲奴。